在古代,供養一個完全脫產的戰兵是很不容易的。經常在史書上看到幾十萬大軍的記載,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把後勤士兵、民夫之類的算上了。如果一個帝國能有全脫產的20萬戰兵,那實力已經是非常強大了。
這也是楊競一直很謹慎擴軍的原因,現在遼藩有邊軍9萬,楊競的親軍3萬,一共12萬軍隊,軍隊和百姓的比例達到了1:20這個比例楊競勉強能接受,但是這回楊競不得不擴軍了,楊競總覺得高句麗會有動作。
“其實殿下不說,老臣和首輔大人也準備向殿下諫言了”曾泰首先開口,“現在是大爭之世,遼藩四麵皆是強敵,僅僅靠九萬的邊軍是不夠了,殿下所言擴軍1萬至為允當”
“曾大人所言極是”吳晉也開口了,“如果說僅僅應付一方麵的威脅,9萬邊軍是可以應對的。但是臣擔心,如果遼藩和高句麗開戰,大梁朝廷就趁機來攻;反之亦然,一旦咱們和朝廷刀兵相見,高句麗舉兵來攻,咱們應對起來就吃力了”
吳晉的擔心不無道理,三年來,雖然遼藩已經占據了各個地理意義上的天險,但是如果高句麗和大梁全力進攻的話,遼藩還是很難守住的。特彆是現在已經有了確切的情報,大梁在組建5萬人的神機營,所以不管楊競願意不願意,都得擴軍了。
“既然你倆都沒有意見,那就從王府禁衛軍中劃出2000人,以這兩千人為骨乾,編練2個旅1萬人的新軍”楊競見兩位重臣都沒有意見,就又把剛才的方案提了出來。
楊競現在王府有禁衛軍5000人,4000男兵和1000女兵,楊競準備隻保留3000人,劃出2000男兵,以這2000人為骨乾,編練新軍。
“殿下,臣有點想法”吳晉開口了。
楊競奇怪的看著吳晉,剛才不都是同意了嗎?現在又有什麼想法?不過還是開口說道,“長平但是無妨”
“殿下,臣同意以王府2000禁衛軍為骨乾,編練1萬新軍。但是臣覺得,建製應該調整,不應該編成2個旅,變成40個架子旅似乎更為妥當”吳晉笑了笑,見楊競點頭,又接著說道:
“如果僅僅編練2個旅,那麼兩個旅共有1000個小隊正,100個百戶,10個千戶,4個遊擊將軍,2個參將,一共是1116個軍官,還有900名禁衛軍將士隻能當普通的士兵。這樣一來劃轉的阻力有些大;二來禁衛軍戰士都是精銳,這樣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費。”
楊競一下就聽明白了吳晉的意思:因為王府禁衛軍的待遇比較高,所以要把王府禁衛軍劃成待遇低的邊軍,士兵們阻力比較大。但是你要是給他們都提拔成軍官,阻力就小了很多。而且王府禁衛軍比較精銳,完全可以充任基層軍官,當普通士兵使用的確有些浪費了。
“那依你的意思?”楊競直接問道,吳晉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肯定有解決的辦法。
“殿下,臣以為,既然擴軍,莫不如把以後的骨架設下”吳晉咬牙說道,“一個旅5000人,共有50名百戶軍官。莫不如就把這2000禁衛軍按照40個旅的編製設置,設置40個架子旅。每個架子旅再配200名士兵,這樣一來,擴軍總數還是1萬人,但是一旦有需要,這40個架子旅瞬間可以擴充到20萬大軍”
吳晉的話讓楊競和曾泰眼前一亮,楊競明白,這就是後世的簡編師啊,隻保留軍官骨架和少量的士官,戰時直接擴充普通士兵,瞬間就可以成為滿編師。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儘可能節省軍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持部隊的動員能力。
“曾大人,架子旅的訓練可好安排?”楊競又問曾泰。
“回殿下,好安排,每個架子旅按照正常250人編製,分為50個百戶,每個百戶再配4名士兵,作為隊正培養,這樣一來隻要把基層軍官訓練好就行了”曾泰立即說道。
“既然長平和曾大人都這麼說了,孤也不小氣,在劃轉2000名禁衛軍的基礎上,再劃撥2000禁衛軍出來。每個架子旅編製550人,50名百戶和50名副百戶,所有百戶和副百戶正全部由這4000名禁衛軍擔任。”
“另外,每個架子旅配備150名士兵,全部為小隊正,每個百戶3人。同時架子旅改名叫簡編旅”楊競咬了牙說。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每個架子旅就有50名百戶50名副百戶和150名小隊正,基層軍官的架子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