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帝現在麵臨的局勢有些複雜,現在公開起兵的晉、齊、燕和遼四藩。和永安帝的大梁朝廷直接控製地域接壤是晉、齊二藩,也就是說燕和遼可以先不用管,燕和遼兩藩想乾什麼,也得通過晉和齊的地盤。
而在軍事部署上,永安帝的長城邊軍不能動用,因為得防備突厥南下。雲南鎮也不能動用,除了距離太遠,還得用來防備當地的土司。現在能用的機動兵力也就是年前調到長安城附近的河西鎮3萬兵,中州鎮3萬兵,武昌鎮3萬兵、天雄軍3萬騎兵,這12萬野戰軍。
左威衛5萬大軍得負責長安的城防,右衛威5萬大軍用來加強潼關的防守,神機營5萬兵又被調到函穀關附近負責負責威懾燕藩和齊藩,各地節度使的守備軍隻能用來維持地方治安。現在唯一值得永安帝慶幸的是,由於兵員的減少,軍費的開支也降低了下來。
“臣等參見陛下”趙國公、尚書省尚書令、戶部尚書蕭炎、英國公、右威衛大軍主將李奇、中書省中書令王素、門下省侍中李煦、兵部尚書方謙、錦衣衛新任都指揮使沈自山、影衛指揮使影子。
奇怪的是兵部尚書方謙也事實上投靠了楊競,一直沒有暴露。何知遠出事以後,永安帝反而更加器重方謙了。不過楊競通過紅線司給方謙下令,暫停一切行動,全心全意為永安帝服務,等待關鍵時刻立大功。
“免禮,平身”永安帝的情緒不是很好,揮一揮手,“馮德寶,都賜座”
梁帝駕崩以後,馮德寶繼續留任大總管一職。聽見永安帝這麼說,馮德寶立即吩咐小太監搬上幾把椅子來。
“陛下,您宣召臣等前來,所為何事?”見永安帝一直沉默不語,趙國公蕭炎主動問道,現在蕭炎是尚書令,又是太子的舅舅,算作是群臣之首。
“沈自山,你說”永安帝還是沉思狀,隻是讓新任的錦衣衛都指揮使沈自山介紹情況。
“是陛下”沈自山立即起身,先是向永安帝行個禮,隨後朗聲說道,“各位大人,錦衣衛剛剛得到情報,齊王公然起兵反抗朝廷,打著監國親王的旗號,南下攻略江淮地區。按照錦衣衛濟陽郡千戶所的情報,齊藩的兵力在10萬人以上”
“騰”的一下,兵部尚書方謙立即站了起來,他是主管全**事的主官,對戰爭肯定敏感,驚訝的問道,“沈都指揮使,齊王哪來這麼多兵?”
其餘眾臣也差多是同樣的反應,都一齊望向沈自山,他們同樣希望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
“按照錦衣衛濟陽郡千戶所探查所得的情報,齊王的這些士兵不像是流民中招募的,大都身強體壯、善使刀槍,仿佛是久經戰陣的士兵一樣。其餘更加詳儘的情報,錦衣衛各千戶所正在探查”沈自山也是剛剛接手錦衣衛,很多條線都沒有捋順。
“何知遠這個叛徒,要是何知遠叛逃,朝廷的情報體係不會混亂如此”趙國公蕭炎小聲罵道。
何知遠的叛逃給大梁朝廷帶來的影響絕對不止失去一個優秀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這樣簡單的後果。很多和何知遠單線聯係的情報人員,這些都成了斷了線的風箏。能和何知遠單線聯係的情報人員,都是打入到各親王、各州郡重臣、各軍將領身邊的高級密探,這一下,朝廷失去了很大一塊的情報來源。
這個情報來源是持續20年,各種機緣巧合的前提下建立起來的。沈自山再想建立起來就難了,除了時間的因素,各種機緣也沒有了。比如在常茂身邊的一個密探,就是15年前替常茂擋刀的刺客,但隨著何知遠的叛變,這個人也和錦衣衛失去的聯係,所以常茂的異動,他完全報告不出去。
“都議一議,該如何應對晉藩、齊藩和燕藩的起事?”永安帝見沈自山說完了,開始發問了。他隻問了晉、齊、燕三藩的事情,壓根沒提遼藩。可能永安帝也知道燕藩短時間內處理不了。
眾人沉默了一會,誰都沒有說話,永安帝把目光轉向了英國公李奇,大梁雙璧之一的英國公李奇。
看見永安帝的目光,李奇歎了一口氣,“陛下,原來朝廷的計劃是,趁著黃河結冰,由臣帶領右威衛大軍、天雄軍和神機營一起攻入晉藩,徹底解決這個隱患,現在看來,很難實現了”
“英國公,您的意思是,晉藩和齊藩有了聯係?”門下省侍中李煦立即問道。
“李相,本公倒不是說晉藩和齊藩有聯係,隻是本公擔心,他們倆會相互策應”尚書省尚書令、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侍中這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所以李奇稱呼李煦為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