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西方曆史學家說過,
“在中世紀,騎兵是決定一切的兵種。”
實則,不隻中世紀時期,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整個世界範圍內,騎兵向來都是最強的武器。
劉據發展海軍,大海上入眼皆是無人區,
相比於海軍戰鬥力,更重要的是,能遠洋航行的船隻和擁有絕佳判斷力的船長,
哪怕劉據不刻意去發展海軍戰鬥力,他們在海上也是無敵的存在。
可騎兵不一樣,騎兵的存在,一直在追求精益求精,
沒有最強,隻有更強。
培養騎兵,最重要的是馬。
華夏戰馬大致分為三類,
河曲馬、伊犁馬、蒙古馬,
高寒出良馬,多集中於北方,
一匹馬的培養,需要菽、鐵、徭役、騎兵等一係列配套項目,
這就使得人口更向北方集中,
於魏晉之前,一直是北方強南方弱。
沒辦法,投資項目都在北方,
宋王安石變法時,希望施行保馬法,讓民間來養出好馬,
本意是好的,結果是失敗的,
沒有天然馬場,光是給政策讓百姓養,淨養出了矮腳馬,
而且,
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官吏層層加壓,馬若是養得不好,養馬戶要連坐責罰,使得保馬法完全畸形,
等於是百姓家裡供了尊菩薩,自己吃不上飯,都要喂給馬吃。
再加上青苗法,逼著百姓強行借貸
弄到這一步,百姓怎麼可能不恨王安石?
到了南宋時就更完蛋,北方全失,更養不出來好馬了,南宋政權麵對的是,當時擁有全世界最強騎兵的金軍,
人家有良馬,咱這邊連馬都沒有,沒有騎兵,就收不回燕雲十六州,
南宋太懦不假,但在當時,這就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因素,
沒有騎兵,什麼收複的想法都是幻想,北方一片平原,拿著步兵和人騎兵去對衝?這不是扯淡嘛。
而且,就算南宋再有錢也沒用,有錢也養不來好馬,這錢就隻能拿去交歲幣。
指望養馬是沒戲了,嶽飛等將能拉起一支騎兵,完全是無中生有,隻有一途
搶!
搶金人的,搶偽齊的,南宋的騎兵是生生搶出來的!
反觀,這就是漢武帝高瞻遠矚的地方,
既然能和親,並且知道匈奴人隻敢在邊境劫掠,萬不可能打進中原,那和親就是了,何必拚個你死我活?
劉徹不是,他看到了河套平原,看到了這處完美的天然馬場!
有了馬場,就有了良馬;有了良馬,就有騎兵。
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怎麼立起來的?
現實點說,
是有好馬了。
這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其後的所有朝代,都在受著漢武帝的恩蔭,再沒有哪個皇帝,能像漢武帝這麼搞馬政,這麼重視馬!
一漢當五胡的根本,就是良馬供應跟上了。
東漢末年,漢軍遠沒有漢武帝那時的戰鬥力,但論各路諸侯,什麼曹老板、袁紹、公孫瓚,依舊是把外夷當獎勵關卡刷,打外夷那都是順手的事,
倒推想想,漢武帝時的漢軍,作戰力會是多麼恐怖!
甘泉宮
劉徹、劉據、劉進,
豬、熊、牛祖孫三代,
均是目光灼灼的看向眼前,五官相似,神情更是如出一轍。
兩座鐵塔擺在祖孫三人麵前,
“陛下,還好。”
鐵塔發出聲音,原來這竟是兩個人!
羽林軍鐵林和程怒樹!
衛青、霍去病對望一眼,兩人俱是牙酸,身為頂級戰場指揮官要比誰都明白,擁有這種重裝軍隊意味著什麼!
劉徹呼吸急促,其麵容比看到仙丹的時候還激動,
“能動嗎?”
鐵林渾身負西漢一百二十斤甲,咚咚咚得走了起來,健步如飛!
“把程將軍的銅鐧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