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斌秀才第一名,縣試案首。
鄉試時第一名,會試解元。
唐文遠秀才時第二名,鄉試第三名。
唐史會試時第二名,這個名次著實讓人感歎,唐家村的孩子,果然與旁的村是不一樣的。
不然憑啥彆的村都沒有學院,他們偏生建了,不僅建成了族學,還被當今皇帝給助力成了學院。
唐家村的孩子們永遠受益。
就這一點。
不論哪個鄉下的村子都是不及的。
所以唐正裡也好,唐村長也罷,族長也是,三個都興高采烈,真心替這三個人高興。
也替書院裡也中了舉人的四名同子高興。
這些可都是書院的名聲啊,這剛恢複第一年科考,一個書院就出了七名舉人!!
這原本文風不盛的蜀州讓從朝廷裡派來的監考官員都嘖嘖稱奇,原本以為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能出個幾個舉子算不錯的了,沒想到這一個書院竟是出了七人之多。
加上彆的地方來參加科考的人,一共出了十八名舉人。
這十八名以後便是與他有了師生之說。
鄉試發完榜,監考考官便要舉學子宴會。
會邀請這次中舉之人與當地各大書院與優秀的學子參加。
待唐文遠唐文斌唐史參加完這次宴會後,便要開始準備去京城的事兒。
唐史娘是真舍不得孩子,可是能跟著唐文斌他們一道去,一是安全有保障,二來山長也會帶著自己的孫子去一趟京城,三來跟著去還能借住到鎮長大兒子家。
這樣一來,她還能放心一些。
所以儘管不舍,作為母親,還是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給孩子準備路上用的行李與盤纏。
十月初,唐寧他們準備上路,這時的第二茬水稻又要開始收割。
唐寧這就必須要跟著去京城了,洛陽那裡,十月怕是已經開始冷了。
而嶺南,江南卻還有些熱。
唐寧不知道這氣候怎麼會這樣,隻知道這裡的氣候與現代相差甚大。
所以她要去洛陽實地看一看氣候,要如何種莊稼才有高產。
唐家村三個舉子加上學院的四個,一共七人。
再加上拖家帶口行李,護衛、糧食,竟是用上了十五輛馬車,當然,這……裡馬車最多的還是唐寧家。
實在是父母的愛,很沉重,將近用了五輛馬車還覺得拿少了。
說他們若是去了還得再用上十輛馬車。
唐寧:爹娘真是連大白菜都想給他們塞一車到馬車上,父母的愛啊,唉……
一輛朝北行去。
路上漸行漸冷,好在大家都準備了冬衣。
小蘭花三姐妹,唐英唐慧都跟著,還帶著四個乾活的嬤嬤,還有專門煮飯的廚房的兩個廚娘。
爹娘覺得他們用得著的都給帶上了。
十月十一。
翻過秦嶺,天氣突然轉冷。
天空中居然飄著點點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