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朝廷為了要不要對北部四州發兵一直爭論不休,說得最多的便是糧草。
說什麼朝廷太窮了,連糧稅都收不起來多少,天天早朝吵個沒完沒了,唐文軍聽得耳朵都都疼,便插嘴道:“不是要春收了麼,再過兩個月又要收穀子,產量都上去了,怎麼就沒糧食了?”
哦嗬,這一吵就要來看這春收到底能收多少的糧食。
所以由著太子領隊,大司農知道唐寧今天要收小麥,便領著人來到了唐寧的莊子。
等一眾人到時,唐寧這邊收割的莊子裡的人家都忙了一個半時辰,一個半時辰,好幾十個人,割倒的小麥足有好幾十畝。
因著唐寧說早上還有露水,隻讓人割倒了曬在田裡,說是讓太陽曬一曬,到下午再一道打。
所以這一上午怕是要收割上百畝的小麥。
眾位已經多年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人們來時就看到這幅場景:
幾十號青壯年,包括婦人都在田裡割小麥,遠處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小麥杆在倒下,還挺有震憾感。
“於閣老,您看這小麥是不是比往年每個穗上麵都多了不少的小麥子?”大司農一臉的笑意,雖然他知道一定會增產,可是他不能說,他知道這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們不親眼看到,是一定會找出來反駁的借口或者理由。
他不想與眾人為敵,那就讓現實來打臉。
於閣老臉有些熱,作為閣老,他居然不知道往年的小麥穗兒上大概有幾粒小麥,但是這麼多人,他不能不回:“嗯,看著是多了些。”
多多少,你彆問我,不然結仇!
“各位,裡麵位,我們家縣主在上麵給各位大人準備了歇息的地兒,等大夥兒割完了一進畝小麥,下午就用打穀機給大家脫粒,就能看出來一百畝大約能產出多少斤小麥了。”說話的是唐英,唐英穿著武服,冷冰冰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她這麼一說話,大家都懂。
可就是有人找茬:“那些已經割倒的小麥確定是從這田裡割來的嗎?”
“回大人,縣主有交待,如果大人們覺得我們莊子裡的農戶割的有所懷疑,前麵那些沒有割倒的,任著大人們選兩畝,自己去割倒了,一會兒先用打穀機給您們割倒的兩畝先脫量稱重即可。”唐英再次回道。
你不信就自己去割唄,又沒要攔著你,總不能說長在地裡的還是假的了吧。
那說話的大人看著這天上掛著的那個太陽,若是真是割,他怕是還沒割完就得中暑暈倒。
於是訕訕的不再說話。
到此也沒有人再提出異議。
待各位大人都到了一間能看到田地的屋子後,就坐在了裡麵喝著茶說著話,太子卻是帶著人走到了田裡看著人們勞作。
太子殿下都已經下田間去了,大人們好意思待在屋子裡乘涼?
於是一群人遠遠地又跟著太子出了屋子準備四處看看,不然回去上朝了吵架都沒有說詞。
太子時不時的問著勞作的百姓一些問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