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他們是皇室,就因為他們手中有權柄,就因為他們曾經幫助過大漢崛起?”
“那百姓呢?”
這一刻,霍元吉幾乎是低吼出聲,“若是一個國家沒了百姓的支持,那他還算是一個國家嗎?”
“須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皇朝若沒有百姓的支持,那他便什麼都不是。”
聽完這番話,文帝與太子陷入沉思當中。
的確,大漢田地大多數都在世家,官員以及皇親國戚身上。
試想一下,官員,氏族乃至皇親國戚都不用交稅,那連帶著他們的親人也不用交稅,那大漢賦稅的壓力便就全部落在了百姓的身上。
普通百姓最多也就六十到一百畝田地,而每畝田地秋收最多也就四石,若是遇上天災或者惡劣天氣,一年每畝最多也就隻能收成一石到兩石之間。
一畝每年最多也就一百多不到兩百斤,平均每家六十畝地。
按照最多的來算,一年每畝產出兩百斤,六十畝也就才一萬兩千斤糧食。
扣除之前的十五稅一的八百斤,一年也就剩下一萬一千斤。
古代百姓每家算上五口,一天吃七斤糧食,人口多的更甚之。
一個月便就是一石多不到兩石,一年就是小三千斤。
還有人頭稅,多出來的還得買了換成錢財繳稅。
雜七雜八的稅下來,每年百姓所剩下的糧食少得可憐,甚至有的百姓到了後半年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要知道人頭稅每個十五到五十六的人,每人每年便是一百二十錢,一家每年最少得交三百到四百錢。
而糧食每石在豐收的時候才能賣到五錢一石,正常年也才賣到五十錢。
這還隻是人頭稅。還不包括當地官員克扣貪汙的。
所以細想下來,每年百姓承受的壓力非常大,甚至有的都到了賣兒賣女的地步。
現在一看便可以看出,世家,官員,皇室子弟的待遇有多好了。
文帝似乎也明白了這些,抬頭看向霍元吉沉聲道:“所以你想讓官員,世家,皇室子弟也算入到稅收的行列當中?”
“沒錯。”
霍元吉鄭重道:“不僅如此,還要讓這三類按照十五稅一的程度來收稅。”
“畢竟,能者多勞嘛。”
文帝:
好家夥,要不要聽聽這說的都是什麼。
本來讓他們繳稅就已經是難上加難的事情了,如今竟然還要十五稅一,完全是之後推行稅收百姓的一倍。
這讓他們如何受得了。
“這是不是有點兒過了?”
“不過,一點兒都不過。”
看向文帝,眸中滿是堅定道:“若想讓大漢發展下去,這是必須的事情。”
“如此,稅收上來了,之後不管是打仗還是大漢各地發生天災,這一點便就體現上來了。”
“所以,推行稅收製度是必須的,不僅如此,之後兩國通商,也要製定商稅。”
“整個天下,除了世家有錢之外,商人也是有錢的那一波。”
“隻要將商稅指定下去,那臣敢保證,整個大漢將在不會缺少銀錢。”
聽著這些,文帝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畢竟此事非同小可,不是他現在上嘴皮和下嘴皮一碰就定下來的。
這件事若是弄不好,恐會動搖國本,使得原本剛剛安定下來的大漢再次陷入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