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縱橫,從武林外傳開始!
“帝君是直來直去的性子,貧僧就不胡亂試探了,敢問帝君,秦國對於佛門有何姿態?可否告知一二?”
“不知道。”
“嗯?”
“不是有意隱瞞,而是確實不知。”
“帝君的妻女在秦國身居高位,這點事情應該不難知道吧?”
“不過是供起來的擺設,哪裡算得上是身居高位?而且我說不知道,不是因為隱瞞,而是因為佛法沒傳過去。
嬴政是一個講求實用的帝王,不論是儒、道、墨、法、陰陽、兵、農哪一家,隻要對大秦有利,便可能啟用。
化用孔夫子的話,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隻不過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帝王權威不容侵犯,所以無論哪一家,均不可能一家獨大,更不能肆意的乾涉皇權,皇權大於神權。
二、嬴政性子非常烈,佛門在西牛賀州的某些手段,如果用在他身上,他很可能會以命換命、玉石俱焚。
一尊人皇拚儘性命的氣數反噬,菩薩應該明白這是多麼龐大的因果,反正我是半點也不敢嘗試的。
若是因此引出三皇五帝,後果莫說是你我,便是佛祖玉帝,怕是也免不得要去輪回中走一遭,到那時……”
後麵的話無需多說,觀音菩薩非常的明白——進輪回就彆指望回去了!
天庭有四禦帝君虎視眈眈,遊離於四禦之外的青華大帝和呂雲澄,對於玉皇大帝的位子未必就沒有想法。
靈山沒有那麼多“諸侯王”,但現在佛入了輪回,未來佛必然立刻即位。
太子不是那麼好當的!
人間王朝當二十年太子都要瘋,忍不住要弄死老爹快點當皇帝。
彌勒佛當了億萬年未來佛祖,可祂的“未來”仍舊沒有到來的跡象。
因為從來都不存在“未來”!
當事情發生、時間到達的一刻,便已經是“現在”,未來就像是地平線,似乎觸手可及,卻又永遠不會到達。
即便到了末法時代,佛祖選擇進入寂滅,也是波旬的魔子魔孫混入佛寺。
魔子魔孫占據佛的僧寶,穿佛的袈裟,曲解佛的經典,破壞佛的戒律,儘一切可能引人墮入無邊無儘深淵。
佛祖的真傳弟子,選擇脫掉袈裟,穿起便衣,到世間去,引導世人,推翻波旬魔子魔孫的假佛法。
天魔不肯救贖的他們去救贖,天魔不肯憐憫的他們去憐憫,隻要有人願意實踐佛之實,佛法就會長存於世間。biaic0
世間將會變成佛的新廟宇,舊廟宇則會成為囚禁魔子魔孫的監獄。
可這和彌勒佛有何關係?
末法時代,事情發生的一刻,也仍舊是“現在”,而不是“未來”。
從選擇“未來佛”佛位開始,便已經注定成為億萬年不可翻身的“太子”。
如果佛祖因為因果反噬,而不得不進入寂滅,那麼“未來佛”就能成為“現在佛”,祂是絕對不會錯過這等良機的。
觀音菩薩沒興趣談論這些事情,祂從來都不喜歡這些蠅營狗苟。
隻不過人生在世,身不由己,哪怕是神佛也都各有各的煩惱。
如果求神拜佛管用,觀音像前跪著的首位祈願香客,一定是觀音菩薩!
這就叫——求人不如求己!
也叫——醫人者難自醫!
“始皇帝喜歡治國之術?”
“那是他的最愛。”
“此事文殊師兄更加擅長一些,貧僧對於這些卻是不甚了解。”
“倒也不必這麼說,治國有儒法墨兵等已經足夠,大秦占據北俱蘆洲,需要安撫百姓,撫民是第一要義!”
“帝君似乎不喜歡文殊師兄?”
“菩薩慧眼,可知慈航靜齋?”
“文殊師兄在諸天萬界均有傳法,某一方小世界確實留下劍術傳承。”
“慈航靜齋妄圖掌控天下更替,把皇權徹徹底底踩在腳下,這是任何一位正常的帝王,都不能容忍的。”
正常帝王絕不能容忍慈航靜齋,所以黃係武俠世界的帝王很不正常,尤其李世民朱元璋,完全沒有帝王氣概。
呂雲澄至今記得,朱元璋看到秦夢瑤第一個想法,是跪地上舔腳丫子,這麼下賤的朱元璋,諸天萬界獨一份!
李世民也是一樣,把《大唐雙龍傳》中的李世民換成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吳二賴子,沒有任何區彆。
觀音菩薩道“文殊師兄本就是王子出身,倘若真的有掌控王朝更替的想法,就不會出家為僧了。”
“這隻是一個善意的提醒,希望文殊菩薩千萬不要學慈航靜齋。
實不相瞞,我在某一小世界收的某位弟子,便是大文殊院出身,方丈衍悔亦是佛法高深的得道高僧。
所以,我對文殊菩薩並無敵意,隻不過相對而言,更喜歡菩薩您的懷柔手段,這種手段更容易被嬴政接受。”
觀音菩薩聞言,心中多有喜意。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連佛都要爭一炷香火,菩薩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能夠得到嬴政的認可,獲得北俱蘆洲的香火,而在數百年後的西遊之事,又能獲得東勝神洲的香火。
兩洲之地的香火,再加上原本屬於西牛賀洲的香火,香火之旺盛,怕是比之佛祖也不差多少了。
名為菩薩,實為佛。
至於呂雲澄為何對祂如此看重,觀音菩薩覺得是雙方比較有眼緣。
當然,眼緣絕不是色欲。
菩薩本身無性無相,考據曆史上的觀音菩薩的原型沒有意義,菩薩有三十三相,男女老少都有。
就如同《心經》所言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儘,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儘。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虛的。
凡人都能參透的東西,菩薩怎麼可能參不透?那還是菩薩麼?
常見的女性觀音形象,隻是因為這個形象更加符合“大慈大悲”,比較容易為常人所接受。
觀音菩薩金剛怒目的時候,也有一些非常凶悍的法相。
觀音菩薩這種想法,絕對不能說是錯誤,畢竟呂雲澄根基底蘊來自於未來世界,對於菩薩多有尊重。
如果讓呂雲澄挑兩個最具華夏特點的神祇,那一定是關羽和觀音。
關羽代表了崇祖和文化發展,把先賢“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的加封,最終加封成三教合一的神祇。
觀音代表了文化的包容和融合,把外來文化經過本土演繹,最終演化出一個全新的形象、全新的神祇。
華夏流傳的觀音菩薩形象,與最原始的形象比對,早就已經天差地彆。
所以討論曆史原型沒有意義,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知道人家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這就已經足夠了。
“菩薩,能不能幫個小忙?”
“帝君也有需要幫忙的時候?”
“人生在世,豈能事事順遂,昔年我在一小世界曆練時,結識一位佛門好友,並送他去彆的小世界曆練。
在曆練過程中,他無意間得到一門名為《如來神掌》的絕學,並從中領悟到了‘如來涅槃’的法門。
舍身成佛,神遊虛空,任誰也不知其蹤跡,直到數日前,我才無意間發現他投生到了東勝神洲。
雖然已經失去宿世記憶,但佛法根性還在,想請菩薩代為照看一二。”
呂雲澄說的自然是老實和尚,他昔年參悟如來神掌和天殘腳,進入到了深層次的寂滅,一念破虛空。
念破虛空雖然厲害,但卻隻能飄飄蕩蕩的遊蕩,直到宿世記憶被徹底消磨乾淨,方才下意識的轉世投胎。
前些時日,小鈴鐺遊玩的時候,說是遇到了一個有趣的小和尚。
呂雲澄心中悸動,掐算幾番,發現竟是老實和尚轉世而來,自身不方便照看,便想請觀音菩薩關照一二。
如此不僅可以給老友一個前程,還能很好的拉近和觀音菩薩的關係。
觀音菩薩自不會拒絕,且不說和呂雲澄之間的關係,單單是舍身成佛後的宿慧,定然也是佛緣深厚之輩。
“我那位老友無父無母,自幼被一寺廟收留,今年六歲,法號一禪!”
觀音菩薩暗自掐算,打趣道“這似乎是一個很老實的和尚。”
“老實和尚不老實!”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心照不宣。
……
南瞻部洲,南明火山。
小鈴鐺看著眼前龐大灼熱的火山,欣喜道“這就是南明火山?當初爹爹和鵬叔叔競速,便是飛掠至此。”
阿巳道“小鈴鐺,這裡實在是太熱了,咱們還是去彆處玩吧?”
小鈴鐺道“閒著沒事的時候,應該多讀讀書,南明火山頂端便是南冥天池,據說是世上最好的泉水……”
“你要泡溫泉?”
“要不然來南明火山做什麼?我又不是鳳凰孔雀,對這裡沒興趣。”
“可是我這……”
阿巳麵紅耳赤,不知該說什麼。
一起泡,會被做成蛇羹!
偷看,會被做成蛇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