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於一位帝國大學曆史係學生的課堂作業和筆記,對於她而言,泰倫帝國的締造者奧古斯都大帝已經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人,是神話般的人物,他的那個時代神靈尚且行走人間。
鑒於她的一切依據和論斷都來自於卷帙浩繁的帝國官方史料記載,且含有大量的個人見解以及喜惡,其中是非曲直、自相矛盾之處還須閱讀者自行分辨:
說到皇帝奧古斯都一世,他無疑是泰倫帝國現代史中繞不開的人物,就像你不能撇開克哈去討論帝國,不能撇開地球去討論人類。
隨便在奧古斯特格勒哪條大街上找幾個人問問,奧古斯都皇帝是誰,這些人首先會反問你是哪一位。等你告訴他們是開國者奧古斯都,那麼就是下至剛讀過書的小娃娃,上至八十歲的老奶奶,任誰都要跟你好好掰扯掰扯為什麼說奧古斯都一世是最偉大的皇帝。
在泰倫帝國中,沒有一個人不是聽著奧古斯都大帝的故事長大的,就連他手下的名臣將相們也被寫進了傳記和詩歌之中,流芳千古。
在千億帝國公民,十個中每六個就與這些古代英雄同名,就連皇帝們也這樣為自己的孩子取名。
當然了,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許多叫吉姆和湯姆的人。
說一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奧古絲塔·蒙斯克,相傳她是奧古斯都大帝的親姐姐,跟我一個名字。
劃掉。
(這是野史和著名係列《帝國之花》中的人物,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她真實存在過。我肯定不會告訴你,我的弟弟阿蘭曾經對奧古絲塔犯過錯)
(儘管《帝國之花》在如今的泰倫帝國中知名度很高,僅是版稅就相當驚人。但作者卻沒有留下任何信息,而且出於某種原因未能完成這部偉大的作品,成了千古遺憾)
這不重要。
總之,在當今,你絕對能用三言兩語就能概括許多帝國皇帝,例如榮光女皇路易斯,失位者陶德,獻圖者安格斯,弑父者艾林,暴君胡安,再征服者阿克圖爾斯。但要形容這個龐大星際帝國的開國之君,必須要用金色圖書館裡的一萬本書。
但在我們這門課裡,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標準答案是,奧古斯都大帝即帝國。
這個帝國有很多個叫奧古斯都的皇帝,但能被冠以大帝之名的隻有一個,無論他的後繼者們有多麼光輝璀璨。
時至今日,仍有無數人在研究這個偉大帝國的締造者,抽絲剝繭,析毫刨芒,僅是讀完前人的著作就需要無數時間。
讀一本書需要多久?成千上萬本呢?而即使全部讀完,也不過是拚湊一個旁人所描繪的奧古斯都·蒙斯克。
出生在那個時代的人,那些能夠親眼見到奧古斯都大帝的人,該有多麼幸運?——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老師哈哈大笑,他指出:實在太“幸運”了,被星靈殺死,被異蟲吃掉。
我永遠也不會懂得那種感覺。
在我們這個時代,蟲群主宰和他大部分的腦蟲與蟲後都已經消失了許多年,最後一隻被官方記錄在案的腦蟲是薩斯,它出現在奧古斯都八世時代,距今也有四百多年了。
相信沒有人未曾聽說過奧古斯都大帝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天堂之魔、克哈起義、母巢之戰、第一次全麵戰爭、舊聯邦覆滅、建立帝國、第二次全麵戰爭、末日之戰、最終之戰.一部史詩接著一部史詩。
但相比之下,人們對大帝年少時的經曆就沒有多少了解了。一部分是因為資料甚少,另一部分是因為人們往往對戰爭英雄而不是年幼無知的搗蛋鬼更感興趣。
如今,奧古斯都大帝的出生年日已是帝國最重要的節日,自是不必多提。
大帝名震天下前與那時出身名門的克哈貴族青年沒有什麼分彆,少年風流,任意妄為。然而,另一些後來廣為人知的高尚品質,例如意誌堅定,富有同情心,實在讓人又愛又恨。
有的野史說奧古斯都大帝雖然是個貴族子弟,但平常也就是你如今也能經常見到的街溜子,揍比自己更小的小孩吃他們的糖,滿大街的惹禍滿大街地逃。
正史中則直言不諱,大帝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不畏強權不畏壓迫的偉大個性,放蕩不羈愛自由,是有名的飆車黨,人在下麵跑魂在天上追的那種。
然後,你會了解到,偉大的奧古斯都大帝原來也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隻不過他看得足夠遠,也足夠幸運。
這是他自己說的。
好吧,題目要我們簡單說說泰倫帝國的曆史。
該有多簡單?
這種作業除了我還有人做嗎?
正好,我夠無聊,也夠閒。
隨便說說吧。
泰倫帝國的曆史,也就是一位又一位帝國皇帝與女皇的曆史,蒙斯克王朝龐大的家族譜係本身就是一部帝國的史書。一位賢明的君主可以將帝國的疆域開拓至已知世界的最邊緣,而下一位昏君庸君就可能立馬丟掉一切,縮回科普盧星區內偏安一隅。如果這個君主恰好是獻圖者安格斯,那就連克哈他也會興高采烈地拱手送人。
一個盛極一時的星際帝國可能曾無限接近於統治銀河,也可能在下一個十年就分崩離析,分裂成無數個自行其是的袖珍帝國、共和國、自治領、宗教國、野蠻人王國、大大小小的星球聯合體以及比全宇宙的蒼蠅都要多的軍閥政權。
而無論它們曾宣稱自己擁有昔日帝國版圖的幾分之幾,與真正的銀河係帝國相比那也不過是茶壺裡的一場風暴。
在泰倫帝國的前六百多個年頭裡,路易斯女皇的血統始終高坐在王座之上,史稱第一王朝。此後的八百年,阿克圖爾斯二世則入主皇宮,這是第二王朝。
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恰好是泰倫帝國這兩個世紀以來最繁榮和平的一段時期,皇帝詹姆斯十世也是近三代帝國君主中最雄才大略的一位,在位已有十七年,人們都說他有望重現昔日的榮光。
老人們總說蒙斯克王朝血脈相承,每一位帝國君主都流淌著奧古斯都大帝的血液,詹姆斯十世不僅長得像開國之君,行事作風也有七分相似,實在令人安心。
好像他們評判一個皇帝是否合格,全憑他跟初代皇帝長得像不像。這麼說來,我的家族可能有第一位瓦倫裡安親王的血統,因為我瞅著我也挺像他媽。
在再征服者阿克圖爾斯的時代,路易斯女皇一脈的皇族血脈幾近斷絕,帝國名存實亡,分裂後的帝國孑遺各自宣稱自己才是正統,兵革互興,彼此征戰數十年。
那時,奧古斯都大帝餘威猶在,苦於戰爭久已的帝國民眾也開始懷念皇室統治時的和平年代,詹姆斯·蒙斯克(奧古斯都·蒙斯克與麗莎·凱希迪的長子)的二十九世孫阿克圖爾斯·菲尼克斯·蒙斯克(據說菲尼克斯一詞來源於一位星靈執政官,這個詞現在被解釋為浴火重生的鳳凰或懷有無限勇氣之人)在此時忽然從某個犄角旮旯裡跳了出來,自稱阿克圖爾斯二世,是蒙斯克皇室中第二個叫阿克圖爾斯的皇帝。
他宣稱先祖托夢,要他登基稱帝,終結生靈塗炭的亂世。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隻不過是招搖撞騙的旁係血統,甚至長得與先祖畫像隻有七分相像,卻仍然在極短的時間裡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召集了一批龐大的軍隊。擁護皇室的人蜂擁而來,最遠的甚至是從數萬光年外趕到克哈的,隻為響應金狼旗幟的號召。
我雖然看不上阿克圖爾斯二世,但也承認他能力確實是夠的,而且也夠狠夠果斷。不過是不到四年的時間,阿克圖爾斯二世的軍隊就再度征服了帝國舊有的疆域,四海一統,建立了第二王朝。
隻考慮功績,阿克圖爾斯二世無疑能排進前五甚至前三。
但是,這人私德有虧,並且貪圖享樂。用多情來形容阿克圖爾斯二世已經夠給他麵子了,他遍及銀河係的私生子們直到現在還宣稱自己留有對帝國皇位的宣稱。
阿克圖爾斯二世曾公開說自己要效仿先祖娶九十九個老婆,加上一個皇後正好湊個整。
好在這之後阿克圖爾斯大帝就改口了,並且收斂了很多,據說有幾百個宮庭侍衛看到奧古斯都大帝忽然出現並給了自己的不肖子孫一個大比鬥,要他以後不要亂說話,大罵你這個沒出息的狗東西怎麼也信野史。
這怎麼可能,這時候大帝都已經死了六百多年了,棺材還在奧古斯特格勒的家族墓地裡放著的。
而跟胡安比起來,阿克圖爾斯二世都能算是有點小毛病的聖人了。
胡安·蒙斯克是泰倫帝國第一王朝最臭名昭著的一位皇帝,長得幾乎奧古斯都大帝留下的全息影像一模一樣,但他凶殘暴虐,名聲臭得此後沒有任何帝國君主願意用他的名字為自己的孩子命名,許多落後的野蠻世界如今可能連語言都已經退化了,胡安照樣是罵人時最臟的詞彙。
這麼說吧,胡安把人類曆史上暴君所能乾過的事情都乾了個遍,甚至還超常發揮了一下。
包括但不限於:繁刑重斂,罔顧人倫,以虐殺為趣,以荒誕為樂。為滿足病態的嗜好,胡安還觸犯禁忌,下令製造人類與其他物種的混合體生物,大肆搜捕帝國中的星靈居民,將他們視作奴隸和野獸如果有人乾過什麼蠢事,那一定是她試圖用一兩頁紙寫下胡安的罪行。
在我的家鄉奧莫,人們將胡安的惡行編寫成童謠,用許多代的時間傳唱,專門用來嚇唬不聽話的小孩子。如今的蒙斯克皇室用伊安水晶記錄並重現胡安時代的場景,每一位剛即位的君主在登基以前都必須以先祖的名義起誓,發誓絕不會重蹈覆轍。
也正是在胡安這一代,蒙斯克皇室徹底失去了民心,泰倫人類與達拉姆星靈長久以來的友好關係也開始飛速惡化,甚至一度到拔刀相向的地步。
即使是在綱紀廢弛、外敵入侵的時代,也從未有如此之多的星球揭竿而起,也從未有如此之多的星球遭受滅頂之災。
胡安有無數種能夠平息民怨、鎮壓起義的辦法可供選擇,但他偏偏選擇下令使用滅絕一顆星球殺一儆百。
考慮到那時帝國中有人居住的星球已經超過十萬,在胡安登基後的第一年便有超過一半的世界揭竿而起無疑是一個極度恐怖的數字。
有流傳下來的書信證明,胡安那時不僅未曾有絲毫的恐慌,反而樂在其中,滿心歡喜,他確信自己隻要效仿先祖禦駕親征,就能蕩平一切不臣。
胡安在此之前已經殺死了所有反對他的帝國議會和參議院議員,並處死所有拒絕屠殺平民和向星靈開戰的帝國將軍,就連軍隊也不再支持他。
掛帥出征前,胡安前往奧古斯都大帝的陵寢前祭拜先祖,細數自己這一年來的“功績”,還突發奇想,準備親手把祖先的棺材挖出來,換成純金的再埋回去。
這是被後世稱為“人神共憤、天誅地滅”的一天,胡安“大帝”唯一能稱得上優點的就是極強的行動力,那是說殺就殺,說乾就乾。他今天要挖祖墳,晚上就得再吃一次席。
也許是老祖宗正巧聽完了胡安的話,降下懲戒,總之,那一天,所有正在皇室家族墓地中的人都親眼目睹五道雷霆從天而降,當即把年輕的皇帝燒成了焦炭。
好多人都以為有關於此全息影像和記載都是杜撰,相信胡安其實是死於一位黑暗聖堂武士大師之手,但我們真正研究過這些資料的人都知道,這確實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傳言也許也是真的,奧古斯都大帝並沒有死,他的墳墓中隻是葬著他的一把劍。
除奧古斯都大帝以外,我最喜歡的皇帝就是奧古斯都八世。
有如奧古斯都大帝再世,命同天神,奧古斯都·康斯坦斯·蒙斯克,不敗者,不恕者,喚蟲者,馭蟲者,天地共主,宇宙之王,黑暗之主,征服太陽之人,銀河帝國之父,帝王中的帝王。
奧古斯都八世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帕特裡克·蒙斯克,奧古斯都大帝與莎拉·凱瑞甘皇後最小也是唯一的兒子,傳說帕特裡克是半個完美人類,亦是半神,擁有匪夷所思的力量。但奧古斯都八世長得一點兒都不像他的祖先,他紅發碧眼,誰也不像,隻像他自己。
從前沒有哪位皇帝的經曆像奧古斯都八世那樣傳奇,以後也不會有。
提到奧古斯都八世和他的功績,就必須提到他一生的敵人,地球聯邦。
從兩千多年前,四艘來自地球的殖民母艦降落在科普盧星區以來,地球聯合理事會就一直在盯著我們,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奧古斯都大帝時代,地球人就對科普盧星區發動過第一次入侵,當然,我們都知道他們最後被徹底擊敗了,那隻是一支孤立無援的遠征軍。
隨後,地球的統治者們忙於內部事務,無暇顧及科普盧星區的爭端,沒再傳出任何風聲。
我們也都知道,末日之戰未曾對地球聯邦產生多少影響,如果黑暗之神埃蒙曾向太陽係派遣過一支混合體大軍,那它們無疑是被完全擊潰了。
大約是在奧古斯都大帝剛剛傳位給路易斯女皇後不久,地球人就發動了第二次入侵,是年逾八十的瓦倫裡安親王聯合達拉姆星靈親自領軍擊潰,成就一段傳奇史詩。
此後地球人元氣大傷,再也未曾入侵過。
泰倫帝國與地球聯邦的第三次大規模戰爭大概發生在第二王朝的弑父者艾林統治時期,那時仍處於飛速擴張階段的泰倫帝國開始真正進入獵戶座懸臂,並在地球聯邦的眼皮子底下建立開拓點。
水火不能相容,鷹與狼不會分享同一片天空,兩個同樣雄心勃勃的星際帝國絕不可能和平共處。
地球人的傲慢更甚於星靈,也比任何其他人類都要更激進,他們有著自古以來的軍事傳統,每一代的年輕人都以參軍為榮。
至於我們泰倫人,我們好鬥,尚武,我們喜歡流血和征服,我們不向任何人低頭,不論他們是地球人、星靈、異蟲還是虛空眾神。
地球聯邦有明顯的軍國主義傾向,泰倫帝國也不是良善之輩。
從艾林時代開始,泰倫帝國與地球聯邦之間的邊境線就從未被明確地劃分過,本就是一筆糊塗賬。
總而言之,地球聯合理事會自認是人類正統,不肯承認帝國是獨立政權,反過來我們一樣。自理事會第一次宣稱他們應該擁有塔桑尼斯、尤摩揚和莫瑞亞殖民者建立的所有殖民地,我們所有的皇帝在即位之初都要在他那足夠念上十幾天的領地宣稱中加上一個地球。
此後的一百多年裡,地球與克哈都將對方視作宇宙中最主要的對手,相互之間勢均力敵,互有勝負。
基於對薩爾納加造艦科技的研究,我們如今已經能夠建造比奧古斯都大帝時代大得多也強得多的戰艦,戈爾貢隻不過是老古董中的老古董。
到處都有大艦隊與大艦隊之間的海戰,一個又一個世界被從高空軌道上毀滅,傳言整顆恒星被熄滅,星球大小的戰艦被建造和毀滅。
我們一連死了五任皇帝,幾百個或者更多的上將、元帥,連續幾代人不計其數的士兵,而他們也沒討到任何好處,整整一屆理事會成員遭到幽靈特工血洗,平均每兩年就要換一任新的遠征軍統帥,因為他們的前任不是死了就是連吃敗仗。
那是又一個英雄輩出、群星璀璨的年代,這兩個龐大的星際帝國鬥得你死我活,但最後還是誰都奈何不了對方,每當有一方就要落敗時,總有人站出來力挽狂瀾,絕地反擊。
終於,兩個星際帝國耗儘了所有資源,失去了耐心,社會動蕩,民心生變。當克哈與地球的統治者們發現自己的統治權受到動搖時,便急忙找尋舊例,他們發現奧古斯都大帝曾與地球遠征軍簽訂過短暫的和平條約,終於才握手言和。
簽訂條約的是女皇多蘿西一世,在即位前,她已因為戰爭失去了三個哥哥,又剛剛死了丈夫和兒子。
你去仔細地研究蒙斯克皇室和它的旁支家族,就會發現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若要保護人民,統領軍隊,就沒有不親自上陣的道理,這是第一位帝國皇帝留下的傳統,這個家族的人以鐵砧為王座,必千錘百煉。
整個多蘿西一世統治時期,泰倫帝國與地球聯邦都保持和平,直到女皇的另一個兒子為複仇點燃戰火。
現在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近二十個世紀裡,帝國與聯邦在大部分的時候其實總是相安無事的。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愛好和平,而是其內部的各個勢力過於盤根錯雜,往往無法統一意見,一致對外。
這一過程中,兩個中央政府之下的無數殖民地也是矛盾不斷,離心離德。在距離克哈和地球過於遙遠的地區,公開反叛都是常有的事情。掌權者們的大部分精力往往都要放在爭權奪利和內耗之中,更不用提及王朝更替,政權更迭這樣的大動蕩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得提防星靈勢力,儘管後者在胡安時代後便一直保持中立,不再參與人類之間的爭端。
淨化者星靈,這一神秘的星靈派係在最終之戰後便終止了戰爭協議,回到重現生機的艾迪昂星域附近沉睡已有幾百年。他們都是高尚的戰士,既不留戀生者的世界,也從未想過爭霸宇宙。
但是,對那些把他們從靜滯網中挖出來的人類殖民者,淨化者們可就不會太好說話了。
在奧古斯都大帝時代,塔達林星靈多少還給泰倫帝國一些尊重,到後來就撕破了臉,時常因為領地和資源與我們爆發衝突。
而伊罕利星靈則在帝國內部的泰拉多爾星係建立了他們自己星靈帝國,並始終遵循過去的誓言,永不擴張,與我們始終井水不犯河水。
最強大的星靈勢力——達拉姆星靈則一直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好像他們有永遠也忙不完的活兒。但由於相互之間越來越缺乏交流,人類對此知道的很少,已經弄不太清楚這些星靈到底在乾些什麼了。
目前已經知道的,就是達拉姆星靈曾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的內戰,內戰中多個意見不同的派係大打出手,幾乎使得他們又一次元氣大傷。
我們對這兩次內戰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都與卡拉有關——一種能夠將所有星靈連接在一起的鏈接,但早在末日之戰期間,他們就被迫放棄了卡拉。
現在的泰倫帝國中沒人不知道末日之戰吧?雖然好多人都相信那根本不存在。
這是你鄰居家的老老祖母常常會講的故事:黑暗之神埃蒙,墮落者,複仇者,虛空中的大君,他腐蝕了卡拉,奴役了蟲群,手下的混合體軍團毀滅了一個又一個世界.
這個故事一定會以奧古斯都大帝親手斬殺黑暗之神作為結尾:最終之戰到來時,大帝的大軍橫渡虛空,他手握王權之劍,直奔邪惡的埃蒙而去,隻見得一道劍光閃過,便將之一劍梟首。
——就好像大帝是什麼更恐怖的存在一樣。
然而,那些關於奧古斯都大帝真實武力的諸多記載中,最好的也不過是在決鬥中挑翻了霍瑞斯·沃菲爾德上將——克哈人掛在門口驅邪鎮惡的那個,而在最差的時候,他不會比一隻護蛋的母雞或是正在朝你哈氣的貓更有威脅。
扯遠了。
達拉姆星靈的第一次內戰就發生在最終之戰結束後不久,據說有人發現了能夠修複卡拉的黑暗科技,但那項科技明確來自於黑暗之神埃蒙。
星靈最喜歡引狼入室,玩火自焚。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星靈因失去卡拉所感受到的痛苦就像是藥物成癮者的戒斷反應。
人類中多的是自甘墮落的人,而星靈不見得就個個都比我們高尚。
一部分星靈寧死也要重返卡拉,而另一部分則寧死也要阻止他們,流血衝突是必然的結果。那時的達拉姆大主教塔薩達爾站在了後者的這一邊,最終他憑借威望、對軍隊的控製和出色的政治手腕解決了爭端。
第二次內戰的起因眾說紛紜,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與新一代星靈在戰後的大規模出生有關。就和卡拉未曾出現前的古代星靈一樣,新一代的星靈出生時仍然保留有神經束,能夠在較為原始的心靈鏈接中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而老一輩人卻隻能永遠自絕於卡拉。
這一次衝突爆發時,大主教塔薩達爾卻因遭暗殺而身受重傷,而他年輕的學生阿塔尼斯則臨危受命,以不遜色於他們傳奇英雄亞頓的勇敢和睿智平息了這場幾乎將艾爾毀滅的叛亂。據說阿塔尼斯平息叛亂的過程可謂波瀾起伏,每每險象環生又峰回路轉,精彩得都可以拿來拍好幾部大片。
因此,當塔薩達爾將大主教之位正式交給阿塔尼斯時,達拉姆中已經再無人有所質疑。
說回奧古斯都八世,在他生活的年代,暴君胡安、再征服者阿克圖爾斯、弑父者艾林和多蘿西一世都已經死去很久,星靈也很少踏出艾爾以外了,變得不問世事且冷漠。
那是自泰倫帝國建立的第一千四百個年頭,經過連續六位帝國皇帝沒完沒了的折騰——刻薄無情、不問朝政、橫征暴斂、荒淫無度.加之那個時候我們已經與塔達林星靈和原始異蟲重啟戰端,烽火連年不絕,帝國的國力已經衰落至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最低點。
這時,皇位兜兜轉轉傳到了獻圖者安格斯的手裡,史稱安格斯八世,狗窩裡的王者,澡盆裡的霸主。
我還是得替安格斯八世說句公道話的,他登基以後雖然沒什麼功績,但也沒什麼過失。
安格斯八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缺乏治理國家的能力,同時也不貪圖權力。他願意效仿第十一位帝國皇帝阿特拉斯大帝的做法,放權給手下的大臣和帝國議會。
因此,在安格斯八世統治的前十年,泰倫帝國內部動蕩的局勢逐漸穩定了下來,秩序得到恢複,經濟開始複蘇,大有複興之象。
然而,一切都是因為他的對手太過強大。
這個人名為亞曆山大·杜加爾,是那時地球聯邦的最高統帥。
亞曆山大的祖先就是著名的人類之手傑拉德·杜加爾,這位傑拉德·杜加爾就是奧古斯都大帝時入侵科普盧星區的地球遠征軍統帥。
關於這位傑拉德·杜加爾的最終命運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在兵敗之後便已自殺,另一種說法是,杜加爾曾被異蟲感染控製,作為感染人大軍的統帥對科普盧星區的人類犯下過諸多罪行。
在最終之戰中,奧古斯都大帝擊敗並俘獲了杜加爾。
這之後,通過某種手段,奧古斯都大帝命人治愈了杜加爾的感染,要他作為地球遠征軍的領袖認罪伏法。
而被治愈的杜加爾在擺脫蟲群的感染後也認識到自己的罪行,他感念大帝的仁慈,淚流滿麵地請求大帝賜予自己寧靜的死亡,希望以人類而不是感染人的身份死去。
後來,地球人隻找到了泰倫帝國公開處決杜加爾的影像,而不知道前因後果。
亞曆山大·杜加爾未必有多麼憎恨帝國,傑拉德·杜加爾對他而言實在是太過久遠的人物,這個衰落的小家族也不追求所謂的家族榮耀,世代仇恨,但泰倫人和地球人都認定他是為複仇而來的。
總之,在安格斯八世統治的第十個年頭,亞曆山大杜加爾帶著一支龐大的遠征軍艦隊和一封宣戰文書再一次踹開了帝國的國門。那個時候他才剛剛三十九歲,是地球聯邦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遠征軍元帥。
這位杜加爾元帥是千年難遇的軍事奇才,手下更是將星雲集,地球聯邦在他出生以前就已經為重啟戰端進行準備。
而我們這邊都是些什麼貨色呢?帝國的軍隊高層儘是一些躺著祖先功勞簿上混飯吃的帝國軍事貴族,奧古斯都大帝時代有一批,然後是阿克圖爾斯二世那一批,還有新舊皇帝的寵臣和親戚,以及上述這些人費儘心思地想要塞進軍隊積攢資曆的廢物、流氓和吹牛大王。
王朝末期總是這樣的,階級矛盾尖銳,矛盾不斷,政府效率低下,腐敗,無法由上而下的控製地方政府,就像是一個半身不遂的巨人。大部分官僚如果不是廢物,就是又蠢又壞。
那個時代的人也普遍缺乏長遠的眼光,彆人都掏出真家夥了,他們還以為這是在鬨著玩呢。
帝國軍隊中照樣還是有不少聰明人的,克哈和塔桑尼斯的高等軍事院校至今仍秉持建立之初傳統,招生不問出身,不問來處。儘管這不妨礙有權有勢的人把自己的子女塞進去混資曆,但每年這些院校照舊還是能為帝國輸送大量的優秀軍事人才,幾乎每一代都有赫赫有名的人物。
但他們最高領袖帝國海軍元帥托馬斯·雷諾無疑是十足的蠢貨,人們都叫他會說話的豬。
前麵說過,有那麼一批功勳階層全憑祖先的榮光過活,好像你姓雷諾、霍納、沃菲爾德、漢克就一定是偉大的將軍。
對於民眾來說,這倒是情有可原的,畢竟他們從小就聽吉姆·雷諾和馬特·霍納的傳奇故事,但許多皇帝竟然也是這麼想的。
不論這些功勳家族的繼承者有多麼的無能,他們總能在宮廷中留有一席之地,隻要這些人初具人形,不至於把尿撒在褲襠裡,就必定能封侯拜相。
以再征服者阿克圖爾斯為例,他在重新建立泰倫帝國時,立國之初的大家族基本上都已經沒落了,不是什麼家族都能像泰拉家那樣從舊聯邦時代活到現在。
但是,阿克圖爾斯二世偏偏非要再將這些已經沒落的家族請回來供著。
這完全是出於阿克圖爾斯自己的主意,他是堅定的唯血統論者,這家夥一多半的勇氣都源於對自己奧古斯都大帝後裔的迷之自信。
奧古斯都大帝說過,王者不以血統為尊,血統應以王者為榮。
說回托馬斯·雷諾。
托馬斯元帥聽說地球人入侵的消息後,便立即點齊兵馬,親自領兵出征。
是不是很英勇?
在整場戰役中,他隻做對了這一件事情。
隻有調配物資這件事情是元帥乾成的,他最合適的職位應該是運輸隊長。
但是,元帥完全沒弄清楚地球人派來了多少戰艦,調集了多少兵力。
事情就是這麼湊巧,帝國這邊趕回來彙報的偏偏就沒一個正常人,有人說隻有幾百艘戰艦,有人信誓旦旦地保證敵人的數量很多,還有人居然說多的他數都數不清楚。
我們偉大的元帥折中地采納了其中一個,寬宏大量地表示,好吧,看來敵人的數量確實不少啊。
唉呀!這一定會是一場苦戰,將士們必要浴血奮戰,無愧聖恩!差不多就這意思,我這人說話比較隨意,愛陰陽怪氣這點隨我媽。
元帥在開戰前甚至沒再派遣偵察艦隊,敵人數量、位置和意圖一概不知。他不問,手下的酒囊飯袋還真也就不提。
托馬斯元帥手下剛學會玩泥巴的戰術參謀們在戰術圖景前七嘴八舌,一個說我覺得他們應該會這樣進攻,另一個說好,那麼我要這樣去防。
好像是打拳擊似的,你一拳我一拳,你招架,我格擋。
打仗從來都不是這麼打的,至少亞曆山大·杜加爾是這樣的。
這不是多麼高明的策略,杜加爾將他龐大的艦隊主力分成三部分,他最龐大也最可怕的殲星級戰艦都開著護盾,藏在薩杜恩(建立這個殖民地的是尤摩揚人的後裔)星係那顆巨大恒星的日球之中,主力艦隊則與在奧爾特雲不斷移動的彗星群融為一體。
隻有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戰艦大張旗鼓地來到的高空軌道上嚇唬那些驚恐萬狀的殖民者,讓他們向克哈求援。
但是我們的元帥立馬就上當了,你不能指望他智力能分辨出這樣“不易察覺”的陷阱。
儘管埃德蒙·杜克和吉姆·雷諾幾乎水火不容,但雷諾家族和杜克家族後來好歹還是聯姻過幾次的。托馬斯·雷諾的身上甚至能數出蒙斯克家族的血統,難以說清楚到底是誰的基因占據了在他的體內主導地位。
不過就是換埃德蒙·杜克來指揮,他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薩杜恩戰役大概是這樣這麼打起來的,亞曆山大·杜加爾吹了聲口哨,托馬斯·雷諾想也沒想就衝了過去。
托馬斯元帥帶著第一批艦隊準備進入薩杜恩星係時,一支不過幾百艘戰艦規模的地球艦隊突然出現並襲擊他們的側翼,而後地球人一擊即退,迅速地逃離了帝國艦隊的攻擊範圍。
於是元帥立即派出了三倍於這個數字的艦隊乘勝追擊。
等第二支更龐大的地球艦隊故技重施時,元帥又重複了他天才般的策略,如此反複,直到越來越多的敵方艦隊帶走越來越多的己方艦隊,五分之一的艦隊離他而去。
當然,這並不是說托馬斯失敗的主要原因。
他的運氣太差了。
當托馬斯的旗艦被埋伏在薩杜恩星係的地球艦隊擊中時,這艘超過十英裡的超級戰艦立刻就被完全摧毀,連同所有的帝國海軍高層指揮官都一同報銷了。
不過,也沒人跟托馬斯一樣把整個艦隊司令部都搬到自己的旗艦上,隻是為了省去開會的時間。
多麼高效。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即使如此,帝國艦隊也不至於立刻潰敗。
這種事情過去不是沒有發生過,當艦隊的最高指揮官死去時,更低一級的副司令官、司令部參謀、某個突然發現自己具備指揮才能的艦長甚至是更低級的軍官也會接過指揮權,帶領帝國海軍突出重圍或是反敗為勝。
但這次沒有。
第一批進入薩杜恩星係的帝國艦隊在八個小時內全軍覆沒,第二批和第三批艦隊在一片迷茫中被擊潰,要麼在地球人覆蓋數光年的超時空擾斷場等死要麼投降。
所有進入其中的帝國艦隊都不過是待宰的雞。
一天之內,泰倫帝國就損失了半數艦隊。
即使是遭到如此慘敗,帝國皇帝安格斯八世手中仍然握有相當龐大的軍事力量,隻是缺少集結艦隊和任命新統帥的時間。
杜加爾沒給他這個時間。
此前若要有地球的統帥攻入帝國,那麼戴拉裡安造船廠和布萊克西斯必然是他們會費儘心思奪取的軍事要地,前者生產全帝國最多的戰艦,後者則是帝國在科普盧星區的門戶。
但杜加爾沒這麼做。
地球艦隊能突破則突破,能繞則繞,一路長驅直入直取克哈,勢不可擋,沒有任何帝國艦隊能夠阻擋這股可怕的力量。
其實就算到這種時候,帝國皇帝也不必驚慌,也沒有哪個堡壘世界和星球要塞能夠在防禦力上與克哈相提並論。每一任帝國皇帝或多或少的都會加固那至今都罕有人能及軌道防禦設施,在層層加碼之下,奧古斯都大帝留下來的天空之盾軌道平台已經是一個實際上的人造月亮。
加上當時駐紮在星球上的數百萬帝國軍隊,克哈完全能夠堅持數月之久,足夠其他帝國艦隊趕來支援了。在提圖斯·蒙斯克時期就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任憑地球人的艦隊怎樣狂轟濫炸都無法突破克哈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