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如果書店!
如果如果書店第二卷生存還是死亡第一百四十三章空也不空的供桌秋風小隊作為調查局日常工作的精銳力量,調查局對其采取的態度一直保持是寧缺毋濫。這一方麵是為了保持其強勁的戰鬥力,另一方麵其實也是考慮到其工作的危險性。因為修為相對較高且戰鬥經驗更為豐富,他們每每被安排參與一些危險性更大的工作。這也導致了秋風小隊的傷亡率一直都排在調查局各部門之間的第一位。基於這幾點原因,秋風小隊的數量也一直處於一個較為緊缺的狀態。
即使梧桐市在全國各個地級市當中也能排在前列,可其常駐的秋風小隊數量也不過就4支。
往日梧桐市調查局對秋風小隊的工作安排都是一支修煉,一支休假,兩支負責日常值班。一個月時間會輪換一次。
當然,說是有休假,可這些隊員真正能休息的時間少的可憐。因為休假中的隊員往往肩負起支援兄弟單位的重任。所謂的休息,也常常是坐在交通工具上睡個相對安穩一些的覺。
一整隻秋風小隊的全體覆滅,從古至今,發生的次數加起來都是寥寥無幾。
而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造成此次事故的罪魁禍首還是調查局的老朋友——被認為“人畜無害”的柳先生。所以這件事一經上報,便引起了全國範圍內所有調查局的巨大反響。
儘管總局下發通知,在事情沒有水落石出之前,任何分局任何成員都不得蓋棺定論,出現一些負麵的言論。
但堵得住人明麵上的嘴,卻堵不住人背後的一張嘴,還是有一些不太好的言論指向了梧桐市調查局。
也因此,梧桐市調查局雖然已經向總局打了報告請求支援,但新的小隊也需要一段時間前來報到。
一是因為總局需要一個能夠讓全體成員都安心的解釋,二是在事情未能水落石出之前,沒有任何一隻秋風小隊想主動前來梧桐市。
他們不是怕死,是怕死得不明不白。
在這樣的氛圍下,梧桐市調查局這幾天都不太好過。
由於輪換的時間沒有到,此刻隻有秋風第三小隊在值班室值班。
開闊的值班室裡隻有左半邊坐滿了人,右半邊的辦公桌則早就被清光,顯得空蕩蕩的。再加上沒人說話,更是顯得死氣沉沉。
王蘇州一踏進門口,便覺一股凝重的氣氛伴隨著檀香撲麵而來,直竄向他的心底。
因為高興高督導在的緣故,秋風第三小隊並沒有人對王蘇州說一些難聽的話,但也沒有人說上幾句寬慰的話。原本還有兩個女性在竊竊私語,見到王蘇州進來之後,也就各自歸位,閉目修煉起來。
而即便是借著高興高督導的麵子,還是有兩個脾氣火爆的成員目光不善,狠狠剜了王蘇州兩眼。
如果他們修煉有瞳術,王蘇州覺得自己現在大概率已經半殘。
高興見此情景,咳嗽了兩聲,想要說些什麼,但卻被王蘇州搖頭阻止了。
遭受到這種冷落,王蘇州沒有絲毫怨言。
儘管他在前不久也都和這些人中的部分相談甚歡,但王蘇州也清楚,自己在這些人心中的地位必然是比不上離開的那些人的。
梧桐市四隻秋分小隊並非調查局公開露麵之後才來到這裡駐守的。早在很多年前,他們就已經紮根於這座到處種滿了梧桐的城市,隱藏在黑暗中,與那些不為常人知曉的隱秘存在戰鬥。
他們那是無數生與死的並肩戰鬥中培養出的感情。
而王蘇州與他們最好的不過是喝過幾碗酒的交情。
更何況是一個對十個。
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王蘇州向前走了兩步,脫離了高興的“扶助”。這是他必須要自己麵對的問題。
調查局一直有個傳統,不喜歡辦喪事。
但這並非因為調查局中人看淡死亡或是對白事有什麼顧忌之類的。單純是因為怕麻煩。
因為如果真的要為每個死去的調查局同事都辦上喪事,那調查局總局估計一年到頭三百六十五天得掛上一個“奠”字。
這是一個連修心到極致的修士也很難泰然處之的情況。
所以每年調查局隻會在清明一起為去年英勇犧牲的同事舉辦一次集體的喪禮。
今年的清明,王蘇州要回家陪自家人掃墓,沒趕上。但明年的清明,王蘇州已經想好了跟爸媽請假的理由。
既然不辦喪事,那麼形式上的東西也都能免則免。值班室的裝飾和王蘇州之前來串門的時候看到的一樣,幾乎沒什麼變化。
除了窗台上那株一年四季常青的萬年青因為失去了主人,開始慢慢枯萎。王蘇州上次見到的時候,它還沒結果。但現在,估計也看不到它的果實成熟了。
王蘇州穿過走道,在最裡側的供桌前站住。整個辦公樓,也就隻這一張供桌。這也是調查局裡唯一能夠表達對死者情誼的陳設了。
這張供桌是很久之前便留下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雖然得到了精心嗬護,但一些漆皮還是沒能抵抗住歲月的侵蝕,被剝落了。看上去有些不太美觀,但並沒有人會在意這一點。
供桌上不久之前才被人供奉過,擺滿了蔬果和零食。大都是離去的修士們喜歡吃的。香爐裡的香灰也已經滿了大半,還有一些香尚未燃完。
關於這張調查局每個分支都有的供桌還有一些辨不清真假的傳聞,記載於調查局傳承的野史之上。王蘇州曾經看過,一直覺得很有意思。
聽說在最初的時候,調查局的供桌就與眾不同,不是供奉的天地君親師,隻供一位始皇帝陛下。這項傳統一直持續了很久。雖然始皇帝陛下的恩澤僅隻延綿到二世就不幸中斷,但異聞司對始皇帝陛下的忠誠卻並未在其二世皇帝葬送了大好河山之後就此中斷,反而一直延續了下來。後麵的幾次朝代更迭都未能打破這種忠誠。
推翻了始皇帝陛下開創的大一統天下的是漢。其開國皇帝漢高祖覺得以自己的豐功偉績與始皇帝陛下也足以比肩。但當時始皇帝陛下殯天的時間不久,忠誠於始皇帝陛下的臣民更是不計其數,而且漢高祖本人亦享受過始皇帝陛下為人族帶來的好處,他沒敢提出過分的要求。隻是笑問當時的二代異聞司主,能不能把他的牌位放置於始皇帝陛下的身後。
他想望其項背。
二代異聞司主最開始當然不樂意,可他經不住漢高祖的軟磨硬泡,又念及漢高祖及時收拾了糜爛成一片的人族天下,沒讓人族陷入更大的危機當中,也算有功,最後還是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