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群英!
宋太祖穩定了內部以後,開始考慮怎樣消滅割據勢力。究竟先解決北方呢,還是先解決南方?宋太祖日夜盤算這個問題。他想先南後北,但一時拿不定主意。
一天,風雪交加,眼看天色已晚,鵝毛大雪還下個不停,宋太祖顧不得下雪,去趙普家中,跟趙普商議這樁大事。他跑到趙府門口,敲起門來。
趙普開門一看,隻見宋太祖正立在風雪之中。趙普惶恐不安,連忙拜了下去,請他進門。宋太祖到了廳堂,趙普命人燒紅炭火,在火上燒肉,同時讓妻子出來倒酒招待。
宋太祖說“大嫂,不必客氣。”飲過數杯以後,宋太祖故意試探地說“我想削平諸國,先出兵太原,你看怎樣?”
對這問題,趙普也早有考慮。他說“北漢的西北,就是遼國。如果我們攻下太原,就會受到遼國的威脅。我看不如先削平南方諸國,再去對付北漢。那時候,像彈子那麼大的一個北漢,能向哪裡逃呢?”
宋太祖大笑說“其實我正是這個主意,剛才不過故意試探一下你的意見罷了。”趙普也跟著笑了起來。兩人再商議了一番,宋太祖先南後北的方針終於確定下來了。
卻說蜀主孟昶荒淫無度,濫任臣僚,所用王昭遠、伊審征、韓保正、趙崇韜等,均不稱職。昶母李氏本唐莊宗妹妹,嫁給孟知祥,嘗語孟昶道“我見莊宗及爾父滅梁定蜀,當時統兵將帥必須量功授職,所以士卒畏服。今王昭遠本給事小臣,韓保正又是絝袴子弟,素不知兵,一旦有警,如何勝任?”
孟昶不肯從。蜀相李昊又進諫道“臣觀宋氏啟運不類漢周,將來必統一海內,為我國計,不如遣使朝貢,免啟戎機。”
孟昶頗以為是,商諸昭遠。昭遠道“蜀道險阻,外扼三峽,豈宋兵所得飛越?主上儘可安心,何必稱臣納貢轉受宋廷節製呢。”
孟昶於是罷朝貢議,並增兵水陸防守要隘。
王昭遠從小和孟昶一起長大,幾十年如一日,親密無間,好到了孟昶的國庫就是王家的倉庫,可以隨便拿。但就這樣,王昭遠還是不滿意。
因為他的人生還有更大的追求——要做諸葛亮,要出川北伐平定天下!何況當時川中都有人不服了,當麵對他說“你都當上樞密使了,不立點功,能堵上大眾的嘴嗎(何以塞時論)”?
而且進兵的具體步驟都替他想好了先聯絡好北漢,命令它南下,我們趁機出黃花穀、子午穀,中原表裡受敵,那麼關右之地,都是我們的了。
那還等什麼?王樞密急不可耐,和孟後主商量了一下,就派出了他的樞密院大臣孫遇,以及興州軍校趙彥超、楊蠲等人,帶著寫好的蠟丸密信去見北漢皇帝,“令”其出兵,一起攻打宋朝。
但是遺憾的是,趙彥超在半路上拐了個彎,把孫遇、楊蠲連同蠟丸密信都交給了大宋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仰天大笑吾西討有名矣!
乾德二年,趙匡胤以後蜀皇帝孟昶勾結北漢共謀犯宋為由,發兵近六萬,分北、東兩路合進收川。其中北路,以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彥進為副都部署,樞密副使王仁贍為都監,統率禁軍步騎兩萬、諸州兵士萬餘,自鳳州沿嘉陵江南下;
東路,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光義為西川行營歸州路副都部署,樞密承旨曹彬為都監,統領步騎兩萬,自歸州溯長江西上。兩軍分進合擊,約期會兵合攻成都。
數日後王全斌等入朝辭行,太祖問道“卿以為西川可取否?”
王全斌道“西川若在天上,固然不能到。若在地上,到即掃平矣!”太祖喜道“朕已為蜀主治第汴濱,共計五百餘間,供帳什物,一切具備。行軍所至,不得焚蕩廬舍,驅逐吏民,開發邱墳,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濫殺俘虜,亂搶財物。倘或蜀主出降,所有家屬男婦,概不準侵犯一人,好好地送他入都,來見朕躬,朕當令他安居新第哩。”
王全斌出身將門,自幼膽識過人。他的父親為後唐岢嵐軍使,私下畜養一百多名勇士,李存勖懷疑他心存異誌,召見他,他害怕不敢去。當時王全斌十二歲,對他父親說“這是因為皇上懷疑您有彆的圖謀才召見您,您讓我去作人質,一定會消去懷疑。”他的父親照計行事,果然得以保全。
再後來,李存勖把王全斌收在身邊當近衛。等到李存勖眾叛親離,亂兵入城的時候,宮廷衛士不是叛變就是逃跑,隻有王全斌和符彥卿一直保著李存勖在皇宮裡苦苦支撐。直到李存勖被冷箭射中,王全斌還把他扶到內殿,等到皇帝死了,他才痛哭而去。
這樣的執拗,這樣的忠貞,才是趙匡胤選他作平蜀主帥的最重要原因。因為縱觀中國曆史,四川是個非常邪門的地方,在那裡割據的政權,不管是賢明的還是荒淫的,不管是有劉備的胸懷還是諸葛亮的才能,都絕不會超過兩代。而外來平蜀的將軍們更加不幸,不是死在了崇山峻嶺裡;就是在九死一生僥幸成功後,又被自己的皇帝砍頭。
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哪一個皇帝不害怕那些成功入川覆沒了一個朝廷的將領,會留在了那裡自立為王。那麼王全斌呢?趙匡胤就那麼相信他?
曆史證明,趙匡胤不僅相信他,而且給了他極大的行動自由和特權。
王全斌入蜀時,正是深冬季節,京城下大雪,趙匡胤在講武殿設氈帷,穿著紫貂裘皮衣帽處理政事,忽然對身邊的大臣說“我被服如此,尚覺體寒,念西征將士,衝犯霜霰,何以堪此?”即解下紫貂裘帽,遣太監飛騎趕往蜀地賜給王全斌,且傳諭全軍,以不能遍賞為憾事。於是宋軍人人感動;王全斌跪拜賞賜,感激流涕。
蜀主昶聞得警報,亟命王昭遠為都統,趙崇韜為都監,韓保正為招討使,李進為副,率兵拒宋,且令左仆射李昊在郊外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