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廣誌來的時候,剛好看見二夫人離開。他立刻對孟亭鈺行了個禮,孟亭鈺對他微微一笑,這隻小鶴妖她有印象,他父母親都是張英的手下。
孟亭鈺離去,鶴廣誌想到。這二夫人似乎也沒有那麼不堪啊。
穆清岺在這群無憂國原住民的心中形象很好,自然而然,孟亭鈺這個‘小三’在無憂國原住民的心中印象就差了,這畢竟是和穆娘娘搶國主的壞女人。
所以,她就有了一個‘二夫人’的尊號,雖然表麵看起來沒什麼,但是‘二’可不是一個好詞。
甩掉腦中亂七八糟的想法,鶴廣誌來到張英麵前,開始進行一天的彙報工作。
建城初期,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基建進度報告。百萬低級修士,這工程的進度是非常快的。
城內的道路、下水道、清潔綠化等基礎公共設施已經全部竣工。接下來就是各自修建房屋、學堂、訓練館、商店。
這些工作做完了,就會開始開墾良田,開設工坊等生產活動。
張英點了點頭,一切都有序進行,他很欣慰。
然後他說道“等到工坊修建好,我會一種圖紙,讓他們給我製造出來。”
鶴廣誌點點頭,這開荒時期,特彆是他們這種隻有內循環的開荒時期,工坊的訂單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是由管理者決定的。因為大家都一窮二白,隻能靠著管理者下訂單賺錢。
隻有管理者下了訂單,從管理者賺到了錢,這些錢才會發給勞動者,勞動者才能拿著錢去消費,一切經濟循環才能開始。
必須先有生產者,才會產生消費者。
然後張英就問他“你知道我們有帶著子歸魚來這裡嗎?”
張英問這話的時候是不抱什麼希望的,子歸魚飼養不易,而唯一的作用就是煉製子魚丹,正經人誰會帶著這玩意來浮島啊。
但是總是要問一下的。
然後鶴廣誌想了一下,說“有的,帶了不少上來,都是活的。”
張英“????”
張英“你們帶這個東西上來乾嘛?這魚可不好養。”
鶴廣誌很平常的說“大家都是修士,難免子嗣艱難,這些子歸魚是生育的保障,是必備的物資。沒人會不帶的。”
大意了!真的大意了!這些人考慮的比我還要深遠。是啊,大家都是修士,但是想要發展人口,就必須要這種東西輔助的。
張英擺了擺手,說“有就好,飼養的人呢?”
鶴廣誌直接說“這方麵不用擔心,我們也是有魚妖的。”
張英的無憂國不排斥妖族,自然也有妖族投效。有魚妖國民也很正常。
張英這下沒話說了。他隻能說“等到工坊建好了,就告訴我。”
鶴廣誌點點頭,然後就告辭離去了。
離開國主府,鶴廣誌來到了‘城市建設委員會’這是他們自發成立的一個組織,唯一的作用就是將各方麵的頭頭腦腦集中起來商量建設城市的事情。
一百萬的年輕人,每一個都是生機勃勃,都是奮發向上的,他們都是無憂國優選出來的優秀青年,男女比例一比一。
經過這些天的融合,一些有本事的人開始嶄露頭角,而張英又沒有任命任何官員(鶴廣誌除外),張英隻是發布任務,將城市建設圖紙告訴了所有人。
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們自己去乾的。
很快,一些組織能力強的修士馬上冒了出來,開始廣交人脈,開始建設城市。而鶴廣誌這個唯一國主指定的人,則是統合這些人,以免讓他們重複建設,浪費資源。
百萬人逐漸組成各個不同的團體,有的團隊隻有幾十人,有的團隊多達幾千人。這些團隊的組織者按照人數多少分配任務,按照貢獻多少得到報酬。
這其中很複雜,這裡也不細說。
但是在這種競爭又合作的情況下,小團隊會被大團隊吞並,大團隊也會分裂成小一些的團隊。
等到城市的主體建設完畢的時候,真正能站在‘建設委員會’中,能有一張椅子的人,才剛剛二十二個。
這二十二個人,被視為中流砥柱,每個人都有大量的人簇擁。而鶴廣誌站在這些人中間,開始訴說張英的要求。
他淡淡的說“國主大人說了,城市建設首先重視學堂,教育是重中之重,不能忽視。”
其實張英根本沒有說過這句話,但是鶴廣誌畢竟是教育部長的兒子,耳濡目染之下,心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放在學堂上。
但是他的第一句話就被人質疑了。
“國主的話當然沒有問題,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百萬人都是經曆過學堂教育的,現在建立學堂給誰用?我們都還沒有孩子,這不是資源浪費了嗎?”
這是其中一個委員的話,但是其他的委員也點了點頭,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看清了這一點。
其實這些委員是看不起鶴廣誌的。鶴廣誌和這些出類拔萃的人比起來,他其實是資質平平。有的人天生就擅長領導,而有的人天生就擅長被領導。
鶴廣誌天生的領導力不足,他正在學。而他也明白這些人其實不爽自己利用了裙帶關係。所以他有時候會借用張英的名頭狐假虎威,用這個權力來建立自己的威望。
會借勢也是一種能力。他老爹就是一個非常會借勢的人。
鶴廣誌深吸一口氣,他控製著自己的語氣,說道“可以建立一個框架,以彰顯我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我認為這沒有什麼問題。”
他的理由很牽強,那個反對的委員還想說點什麼,但是這個時候鶴廣誌怎麼會再讓他開口。
他馬上說“國主也說了,城市建設得差不多了,應該先將工坊建立起來,國主對工坊有安排。”
他的這句話,立刻就讓幾個委員眼睛一亮。這幾個委員,都是以後要在工坊大展身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