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實錄》
景泰九年九月初三日,東倭派遣軍總兵、都督同知王良,左副總兵、水師都督同知黃養正,左參將、都督同知劉深,右參將、都督僉事張通、錦衣衛指揮同知畢旺,指揮僉事林福,聯名奏曰東倭已靖,人民安定,請旨郡縣……
上諭倭國初定,百姓皆念舊情,可尋倭國原主血脈後裔以複其國。
太子少傅、兵部尚書(俞)綱奏曰國不可一日無君,東倭雖小,仍應有主。其舊主未得,宜吾主代領。
禮部尚書、學士(王一)寧奏曰藩屬失親,宗主兼顧。此古有之禮,願上從之。
上曰願聞人民之誌。
到嘴的肥肉沒有不吃的道理,這會還是普遍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時候,沒有道理對肉的口味挑三揀四,隻要補充體力就行。東倭就是那塊肥肉,正好補景泰朝廷的虧空,很補很補的那種。
但是古往今來的三請三讓之禮還是要走個形式的,不然怎麼能拿出去跟天下人說自己是個賢德的君主呢?這麼做是有些做作,但即便天下人都知道這是又婊又立的過場也一定要走一個的。
朱祁鈺拒絕了自己朝廷的請旨,轉而看向了倭地上的老百姓有什麼打算。
不急,已經是到嘴的肉了,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下了肚。剩下的不過是消化問題了而已,還能有人把這到嘴的肉給撬走了?
東倭的天皇不知所蹤,短短兩年時間幕府將軍也換了兩、三茬,各藩主、大名打成一片都分不清楚誰是誰那一派,誰是誰那一係的了。朱祁鈺的陰招非常有效,因為不同版本的敕書攪亂了倭國。
劉聚這貨確實是個不錯的陰謀家,得到了朱祁鈺的諭旨後二話不說立馬開赴浙閩,各世家財閥地盤上轉一圈就擼了一大票真、假倭人。
其實真倭並不可怕,一群在倭國混不下去的浪人而已,但凡功夫好點,膽子靈光點也不至於連個武士身份都混不上去。就如同那句“寡婦睡覺——上麵沒人”所表達的意思,隻能來大明玩命。
浙閩大亂後朝廷對各大商賈施壓,各家留下的倭人也都有被當做壓箱底的籌碼給捂住了的,可最終也沒能逃得過劉聚這貨的威逼利誘。
此劉聚非彼劉聚,這可是錦衣衛國家安全局的扛把子,甭管他說的利益能不能真的落到實處都隻能老老實實交出來。從古至今再到後世,商賈一直是曆朝曆代盤剝的對象。
就算是人民的官府又怎麼樣,沒錢一樣寸步難行。那怎麼辦?各地軍政府…咳咳咳咳,當地的主管責任人員可以組織當地的商賈跨境到附的州、縣去參觀學習嘛~
用不了三兩天甚至隻要淩晨去深夜歸,等他們學習完了之後不用說,十個裡麵有九個會把自己的家財全部捐獻出來的。為什麼會捐獻?當然是知曉大義的愛國商家了,難道還有人威脅不成?笑話!
至於剩下的那一個嘛…那必然不是前朝的殘渣餘孽也是本朝的反亂份子,直接給整個公審然後突突了就是,家財不就正好直接沒收了嗎?這還用得算計嗎?隻要情緒調動的好,再找幾個被欺壓過的出來訴訴苦,老百姓都會感激我們為民作主的。
被搜羅來的倭人接到了大明朝廷官方的指派,官老爺不願意親自去倭國送信,覺得海路遙遠來去太過危險,所以想到找倭人返回國家後稟報自己的國主趕快派使者來大明認錯。
嗬嗬,當我們傻嗎?其實就是明國大軍不聽號令私自打到了我日本國還搶了不少銀礦,明國皇帝擔心我日本會以此問罪所以先發致人而已。
各人從明國官員那裡得到的說法都差不太多,但各自無意間“打聽”到的小道消息就成了不同版本。有的無意間聽到小吏議論,明國皇帝要興大兵為日本天皇重新奪回控製權,而交換條件就是石見國的銀山。
有的人靠著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銀錢想要買通看守,卻被好意提醒是要放回去做信使而已,明國的真正目的是要支持幕府將軍稱日本國主,隻要新的日本國主將石見銀山交給大明國開采就行了。
更有明國官員一臉不忿的對自己大呼小叫,態度囂張地要求讓自己回到故土,向藩主傳達明國皇帝要替日本國征討不臣消息的檄文……
不久後,各方勢力得到了不同版本的消息,結合明國攻打石見銀山並搶奪大量銀礦資源的信息自己腦補出來的畫麵瞬間使得倭國惶惶不安。
緊接著倭國國內又傳出某個藩主已經投靠了明國的消息,不僅僅是攻伐了附近幾個藩的領地,更是在戰鬥中使用了明國人在石見銀山的戰鬥中才使用過的火器。
能夠使用隻有明國人才有的火器就是已經投靠了明國人的最好證據,於是各藩之間大規模調集軍隊互相攻伐,然後是幕府乾預,再是幕府將軍被人刺殺未遂,再是天皇被人下毒而指使人的矛頭直指幕府……
剛開始倭國內的各部勢力還小心謹慎,直到景泰八年季風來臨卻並沒有等來明國人的大軍。於是,壓抑了的情感終於得到了徹底的宣泄,各地勢力的爭鬥也不再留手,一場大混仗由此展開。
各方勢力的廝殺中都有見到傳說中的明國武器,手駑、短火銃、發石車、瓷罐炸彈和大量的革具竹甲一一登場,等到各方勢力終於醒過味來時終於在景泰九年五月迎來了大明官軍的大包圍。
在大殿上被嚇到幾乎昏厥過去的黃養正沒有等到朝廷的問罪,事實證明楊信民當年絕非妄言,而皇帝陛下是守信譽重承諾的。這是自己不夠格,不然非得給景泰皇帝陛下頒個5a級皇帝的稱號。
當大殿裡眾人對著黃養正一頓輸出的時候,黃養正真的覺得自己死定了。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年不要投降,直接死戰又或者自己抹了脖子也好。就在黃養正覺得自己已經被人徹底給賣了之後,皇帝陛下發聲做了定性。
“幼軍都督同知王良,都督僉事劉深不識風季,領兵誤入倭境致官軍死傷百餘。幸傷者儘得醫,亡者儘得歸。著仗三十,罰俸三個月。若有再犯定不寬宥。”聽到這番話時黃養正深知幼軍已經從整個事件中被摘了出來,自己就成了那個背鍋的俠士了。
“黃卿臨陣失機,依律當斬。然朝廷正值用人之際,黃卿曆來有功於社稷,特準免死,著仗二十罰俸三月。以儆效尤……”
黃養正在廷仗落到自己後背上時才被那種疼痛感刺激到清醒過來,這是…打一頓板子就不用死了?
喜歡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