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七十載!
這篇文章,名為《李儷華知音何處》。
沒錯!
就是說李儷華的。
整篇文章從頭到尾讀下來,充滿了對李儷華改造失敗的批評,以及對其放棄理想的失望。
等等!
改造是什麼鬼?
《電影圈》是這時候電影圈的進步文人,也就是讀書會的那群人主辦的一份電影雜刊。如果在不討論其他無關事務的前提下,其電影理論方麵的專業性還是很強的。
楊秋也時常買上一本。
當然其身為讀書會創辦的雜刊,便不可能不夾雜其他私貨了。
至於為何會批評李儷華改造失敗……
很簡單啊!
因為李儷華也是讀書會的成員之一,甚至是其中的活躍人物,去年的時候還曾因為表演歌頌紅色軍的話劇,被港府直接傳喚過。
李儷華自從在永華拍完《春雷》後,又在外麵拍了一部《詩禮傳家》,接著就經人引薦加入了讀書會,然後便給左派電影公司拍了一係列影片。
比如當時楊秋給李漢祥打下手,畫的《冬去春來》廣告板,便是南國影業拍的。而當時他們在片場碰到李儷華和劉穹,也是因為李儷華正在給左派的五十年代影業,拍攝《火鳳凰》。
從四九年直到現在,將近三年的時間,李儷華是全部在給左派拍片。
《詩禮傳家》、《說謊世界》、《豪門孽債》、《花姑娘》……還有上麵的兩部電影,加起來八部電影,不是給長城拍的,就是龍馬影業,亦或是五十年代和南國。
這麼長時間,李儷華竟沒在讀書會以外接過一部電影。
所以李儷華這段時間以來,可算得上讀書會真正的招牌人物了。
但這外接片和七萬片酬的事一出,便在讀書會裡炸開了鍋。
理由有二
其一,張善昆顯然是右派,兩幫人馬天生的理念不符,李儷華這算是幫敵人拍片了。
這怎麼行!
要知道現在長城裡有一個女孩,就因為爸爸是右派被雪藏了,正天天以淚洗麵想著自殺呢。
其二,便是那七萬塊的片酬了。
當然不是說讀書會的人眼紅,而是因為這些理想派人士,在當年組建讀書會後,便定立了一個留港影人八條公約。
此公約的第四條,便是要求大家實行簡單樸素的生活。
這七萬港幣的片酬鬨得香江如此熱鬨,肯定是和簡單樸素扯不上一點邊的;再加上李儷華接著個片乃是突然之舉,讀書會裡竟然沒一個人知道,還是後來從報紙上得到的消息。
而且過了這麼長時間,李儷華竟然沒有去讀書會解釋過一句。
順便著,聯想著李儷華最近連讀書會的一些活動也不參加了。這時候讀書會裡的人,才感覺到李儷華這邊不對勁。
但是顯然,李儷華和讀書會的溝通出了問題。
不然《電影圈》這本雜誌上,不可能直接出現批評李儷華的文章。
這等於,大家公然撕破臉了。
還是讀書會先撕的……
特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