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七十載!
楊秋的王八之氣顯然側漏了,對於何冠倡沒有發揮一點作用。
不過很明顯這時的鄒汶懷並不認識何冠倡,因為剛剛這位記者小兄弟尋上門時,正在辦公司打電話的鄒汶懷,一開始差點把何冠倡當小報記者給清出去。
這下兩人彆說是好基友了,互相見麵都有點看不順眼對方起來。
既然何冠倡拒絕了招攬,楊秋也不甚在意,他也不是看到個名人就要收攏的性子。
有最好,沒有也過得去。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就這麼一路過了下來。
香江的黃梅戲電影,在《天仙配》亮瞎眼的成績後,很是火熱了起來。
什麼《牛郎織女》《孟麗君》,還有《蘇三起解》之類的,都出現了黃梅戲版本,後來更是發展到就連拍的現代戲,都唱起了黃梅戲。
這其中,有好有壞。
雖然有那麼一兩部拍得不錯,但大部分顯然是粗製亂造,一時的跟風作品而已,倒儘了觀眾的胃口。
但票房,卻都還不錯。
想想後世香江電影的黃金十年,也是爛片的黃金十年,現在黃梅戲爆發才不到半年,便也能理解這種情況了。
《女駙馬》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上的映。
嘉禾的口碑一直還算不錯,雖然出產量不如長城的多,但精品的穩定性兩者倒是不差,甚至還比長城的好一點。
所以《女駙馬》的票房也很是可觀。
在這個沒有強片搶檔期的時代,《女駙馬》傲視群雄,前後上映十天,即使有著金國院線的不配合,票房收入也達到了三十二萬港幣之巨。
導演王天霖更是直接躍入香江一線大導演的行列。
楊秋照例給王天霖封了一個八千的大紅包,放了他一個禮拜的大假,然後便召集著全體公司同仁和好友,在狀元樓開了一次慶功宴。
隻是,此時慶功宴的熱鬨程度,肯定比不上《天仙配》那次了。
一番熱熱鬨鬨之後,楊秋又繼續投入到了他的計劃之中。
《小鬼當家》的後期趨近完成,張善昆也在看過一次成片後,正式下定了決心《胭脂扣》采用彩色拍攝。
因此到了十一月八號這天,《胭脂扣》便在華達片場正式開機了。
老實說張善昆一直玩的挺大,永華的創業作《國魂》光製作費就有四十多萬,還不加上後來的宣傳費;長城的創業作《蕩婦心》的製作費也不少,宣傳費比之《國魂》又上了一個台階。
這部《胭脂扣》,光李儷華的片酬就有七萬,全部製作費用加起來,超過了三十萬。
也就是張善昆有把握這部片子全權賣給邵氏,隻在星馬就能直接收回二十多萬成本,才敢這麼狠的花錢。
“滑軌鋪好了沒有?”
“再檢查一下。”
“花瓶,這邊架子上缺個花瓶。”
“場務場務,這件衣服破了。”
“……”
整個華達片場的a號攝影棚裡熱熱鬨鬨地,還好香江十一月的溫度已然降低了不少,不至於讓人難以忍受。
片場的工人們忙來忙去,在場務的安排下做著最後的檢查。
作為此片副導演的王天霖,也在攝影棚裡辛苦協調著各方人馬,這家夥是個勤勤懇懇地老實人,雖然現在其身價倍增,但還是堅持著唯老板是忠的作風。
其真可謂絕絕對對的世紀好員工!
楊秋其實本意並不想接這部電影,有這閒工夫他都可以去多拍一部戲賺錢了,但張善昆外加李儷華的麵子,卻也不好不給。
拉著王天霖給他當副導演,也是為了有時自己偷懶時,能讓其幫他頂上。
可謂其心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