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七十載!
太陽高懸,天清氣朗。
這方世界總不會因著某個人或者某件事而停下腳步,時間還在不緊不慢滴答滴答地往前蹦躂。
某些東西的死去,除了引起一陣驚顫,沒有蕩起半絲漣漪。
小販們還在吆喝,白領們腳步匆匆,工人疲憊辛酸,婦人們家長裡短。
時間還在繼續,生活也在繼續。
隻是有些人的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後世的九龍仔公園還不是公園,僅是一座微微隆起的大山包。隻不過山包上綠樹成蔭,倒是香江這座城市裡健身的好去處。
轎車稍稍減速,又讓過了一位慢跑的少爺公子。
劉國華慢慢地開著老板的那輛摩利士,引著後麵一輛車身上刷著‘建利’的運貨大卡車,循著沿山而建的朿砂利道,來到了山包左側的禧福道。
元旦那天,楊秋說著買房便是真的買房。
這年頭香江最不缺的便是南下的富家少爺小姐們,破產者裡最不缺的也是這些身無長技的少爺小姐。
畢竟當初楊秋剛從水裡鑽出來時,也被認成了破產自殺的少爺。
所以楊秋說著要買房,房產經理沒過幾天,便從一個破產敗家的少爺那裡,給他找了一棟好房子。
後世港娛的主角們要買房,要不就是直接去半山,亦或是淺水灣,再乾脆清水灣也行,總之非豪宅彆墅不買。
楊秋自然也想著一步到位,非豪宅彆墅不買。
隻是這年頭清水灣還沒開發,淺水灣和半山卻在港島那邊,可現在卻還沒有海底隧道,來去極度不方便,楊秋隻得給舍了。
他的目光,自然便放在了九龍半島這邊。
不過九龍這邊開發的太早,絕好的地塊早就被人占住了,真的沒有什麼好的、卻又閒置的海景房。
楊秋便隻有退而求此次,不求海景求山景。
要說香江的山景肯定獅子山首當其衝,隻是現在獅子山周邊卻也還沒有開發,到處都是違規搭建的難民。
這如何去找一個既好看又安全的彆墅?
所以楊秋的視線也隻能一路往下移,放到了窩打老道旁的這個大山包旁。
三十年前英國人開發九龍塘,搞了一個花園城市的項目,建了一大片風景秀麗的彆墅區,彆墅區裡有著兩條主乾道,分彆以牛津道和劍橋道命名。
寓意明顯,想來英國人三十年前,便已經明白了一個好彩頭的重要性。
如今三十年過去了,當年的設計者都不在了,裡麵的住戶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彆墅群卻依然矗立在此,隻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它已經從城郊換到了城中。
禧福道,便是連接劍橋道和牛津道的一條輔道。
今天……
位於禧福道的六號彆墅,又迎來了一位新主人。
摩利士緩緩停到了六號彆墅前,劉國華趕忙從車上走了下來,來到車後窗處拉開車門,低聲叫道“老板,到了。”
“哦?好。”
本在專注看著劇本的楊秋一愣,側頭透過車窗看了外麵一眼,點了點頭從車上走了下來。
劉國華在後麵,又輕輕地掩上了車門。
看著麵前占地五千多呎,又外帶著近四千呎花園的雙層洋房彆墅,楊秋輕輕點了點頭,便對著旁邊的劉國華叫道“國華,開門,叫兄弟們搬吧,辛苦了。”
“好!”
劉國華應了一聲,便往著卡車上招呼了一聲,但見車後廂裡立馬蹦出來五六個男子,稀裡嘩啦地從車廂裡往下搬起家貨什來。
“輕點輕點,乾活!”
“小六子,你接好了。”
“彆扔,都是瓷器呢。”
“這邊抬一下!”
“全是書,彆折了。”
“……”
李毅聽著楊秋要找保鏢,倒是隔天就安排了六個人來,還都是那邊知根知底拖家帶口的,讓楊秋放心了不少。
再加上全是上過戰場‘吃’過血的,身手自也是不必多說。
楊秋便讓著當過班長、又會開車的劉國華,做了保鏢隊長和他的司機。
隻是搞笑的是他們人來時,楊秋的彆墅還沒有著落,免不了在賓館開了房讓他們小住了幾日。
然後,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