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都透漏著一絲詭異!
讓人一眼看下去,便感覺心下有些發涼。
毛骨悚然!
卻又……
欲罷不能!
大腦在莫名恐懼之下釋放的多巴胺,給眾人帶來一種恐懼式的快感,讓人心跳加快血液加速腎上腺素飆升。
最害怕之刻,也是你最‘快樂’之時。
這也正是恐怖片嚇人,卻又能讓人欲罷不能的真正原因。
《阿嬰》這麼邪氣淩然的電影,自然讓這些沒接觸過此種電影的人,一下子就陷入了其中。
當然,前提是你得先看得下去。
而當試片室內其他人血脈噴張神情恍惚時,坐在前排認真觀影的川喜多夫婦,卻感覺有些意外之喜了。
開場時的那一幕他倆還不敢確定,但隨著電影的持續推進,畫麵與音樂的繼續增多,倒是讓他倆一下就確定了。
能樂!
就是日式的能樂!
或者說,這部電影,整體風格上,很有能樂的色彩。
能樂,並不簡簡單單是一種音樂,而是一種與歌舞伎齊名以及類似的、日式舞台劇藝術形式的統稱。
其名字,在日語裡的意思便是‘有情節的藝能’。
它包含了情節、服飾、表演、音樂等等多種內容!
簡單想象的話,你把那些個歌舞伎的白臉表演,配上某些日式的低沉恐怖音樂,便很有能樂的感覺了。
能樂雖在明治時期才正式定名,但早在十二世紀便開始初步形成以及發展,一開始是為廟宇以及神社服務的,帶有一種頗為奇詭的色彩,但隨著霓虹武士集團的發展,便也開始慢慢發展到了民間。
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便俱是能樂的愛好者以及推動者。
及至二十世紀下半頁,能樂更是與日本的怪談類電影相融合,使得霓虹電影界創造出了不少極為優良的怪談類電影。
比如1964年的經典電影《怪談》。
可是說,能樂是日式恐怖電影發展曆程裡,不可或缺的那一環。
但現在是195年……
怪談類的電影,除了1949年木下慧介拍了一部《四穀怪談》,就基本上已經寥寥無幾了。
根本就沒有發展起來。
就更不用說與能樂相結合了。
說到怪談類電影的發展,還要到1957年霓虹的電視機開始興起後,電影界為了和電視機搶觀眾,開始了大量拍攝怪談類電影。
這才導致怪談類電影尋求新的發展,與各種霓虹本土藝術相結合,從而創造出豐碩的成果。
由此,精致的燈光布景、詭奇的音效配樂、嚴肅的恐怖氣氛和古裝扮相,才成為了當時怪談類電影的基本特色。
前文就說過了,《阿嬰》是一部極為日式的恐怖電影。
除去服裝、道具以及語言,你或許還感覺不到這是一部華語片,裡麵的色彩、人物以及配樂,都帶有一種極為濃厚的能樂色彩。
這顯然是後來的《阿嬰》,在藝術上借鑒了很多日式怪談電影,中日結合的成果。
所以,《阿嬰》這部電影在二十一世紀,其實算不上極為優秀。
但現在195年……
《阿嬰》的前麵可是無片可借的!
這種電影故事與能樂相結合的‘創新’,自然是吸引得身為霓虹人的川喜多夫婦眼前一亮。
更使得他倆,一下就看了下去。
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一段《羅生門》似的結構,漸漸地展現在了眾人麵前。
與之《羅生門》不同的,是《阿嬰》這部電影並沒有著重地批判人性的自私自利,反而早早地就告訴了眾人誰是凶手,然後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害人的封建禮教。
現場的眾多女觀眾們,那是看得叫一個心驚膽顫、麵紅耳赤卻又義憤填膺!
七情六欲,不一而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