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我,我也是景大人資助的學子,同樣在白鹿書院借讀,名喚程遠。”
身邊的年輕人也起身,為景泰發聲:“景大人是嶺南一等一的好官,若沒有景大人,哪有嶺南百姓如今的好日子,大人修路是為了讓絲苗米能走出嶺南,讓更多物產走出嶺南。”
“沒錯!大人說過嶺南要長治久安,需得先富起來,若要富足,先得有一條平坦大道!”
“隻是我們不知大人這些年的功績朝廷居然不曾知曉,實在是令人寒心。”
“若嶺南百姓知曉,該是何等痛心!”
兩位學子初時還有些內斂,也當是鼓足勇氣出口,到後來是真的替景泰打抱不平,變得越發激昂,說到動情處,兩人眼角微紅,甚至雙拳握起。
這份真情顯露,還有誰敢置疑?
淩不語隻覺得慶幸得很,他原計劃就是從說書人開始擴散,將景泰在嶺南所為讓百姓知曉,再利用李拜的聲名讓事情引起討論。
兩朝首輔逮著一個地方小官欺壓,讓其十年功績不得表露於聖前,他們是深受景泰恩惠之人,更欽慕於景泰,如何能不氣?不憤慨?
古往今來學子都是熱血之人,不然也不會在每次變革時學生都衝在最前麵搖旗呐喊。
“難道是真的?”終於有人小心翼翼地說道:“要真是十年沒有一封折子到聖前,這可不是小事,十年功績無人知曉,這是要困在嶺南困到死呀。”
淩不語聽聞,朗聲說道:“的確如此,若是庸才倒也罷了,聽來也是個良官,滿腹心思,如此賢才卻要被打壓,實在可惜,朝廷現下是用人之時,前首輔大人此舉不妥。”
魏嫵正喝著茶呢,差點噴出來,淩不易又開始上大招了!
好好的話題一定要扯上李拜,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引發討論,傳播得更廣。
畢竟李拜是熱門人物,前陣子的話題中心。
魏嫵不曉得淩不語這一招其實也叫蹭熱點,蹭的就是李拜,至於他的聲名毀不毀那就不是他考慮的事,反正皇帝樂得看李拜晚節不保。
“這不是狀元郎嗎?”
有人認出淩不語,連帶著魏嫵也被認出來:“那個小姑娘就是官媒所的五姑娘。”
“狀元郎可是有陛下親賜的腰牌,連狀元郎都這麼說,那肯定是真的了,前首輔真的打壓地方小官十年,這氣度太窄了吧。”
“噓,小點聲,前首輔是走了,但他手下的門生還在朝堂任職,你不要命了。”
淩不語內功深厚,滿廳堂的議論聽得清清楚楚,他嗤笑一聲:“可悲,可歎啊!”
那說書人也是個來服明的,見有人搭話,就問道:“這位客官何以為此?”
“不論前朝當代,賢能者並不寡,但入朝堂者卻不多,難得有如此賢才卻貶荒蠻之地,勵精圖誌,隻有百姓知曉,此人若能大用,受益的何止是嶺南百姓?”
“卻因為與前首輔大人有私怨就被打壓十年,能在十年間依舊不改初心,在下佩服,也為他不服,不甘!如何能不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