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訴才是正義!
301
雷根要參選在黨內乃至全國都不是秘密,唯一懸念是他將在什麼時候宣布而已。
小威廉·巴克利擔任的角色,讓愛德華覺得很親切“國師”(在野)。
這種人表麵上看起來名聲不大,隻在專業的學術圈裡廝混,但內行人都曉得,這種看起來似乎更加“清白”的身份才是最好的掩護,各色人等完全可以用“求學”的名義團結在他的身邊,來形成一個粗看虛無縹緲,實際上卻背景雄厚的橫跨政商兼顧黑白的利益集團。
這手玩好了就是小威廉·巴克利,若是玩差了……那就是某寶島“奇人”,一把年紀後來大陸擴展事業,死後還被信徒以“入定”為由,拖著不讓下葬,大熱天的“定”了一個多禮拜,直到味道起來才拉到自己搭建的土窯裡點火,最後燒出一罐子五顏六色的二氧化矽珠子來。
這是個專門的行當,入行門檻高,投資大,但收益也大。
共和黨拋出此人來攻擊露絲伯格,說降維打擊都行。
並且露絲伯格顯然應付不來。
原因也簡單,首先,雙方在名望和實際社會地位上存在巨大差距,都算是社會名流資本主義的核心戰士,但露絲伯格最多是上尉,小威廉·巴克利已經摸到了準將的門檻這實際上用來形容二者所能掌控的社會資源多寡的最好方式。
其次,露絲伯格的頭銜是法學家,對於法律以外的事她一竅不通,小威廉·巴克利是哲學家、政治學家,這兩個頭銜加起來等於是在告訴懂行的人“這貨不要臉而且特彆善於胡攪蠻纏”。
很快,小威廉·巴克利在他一手創辦的也是當下右翼保守派最終的輿論陣地《國家評論》上大放厥詞,認為露絲伯格擔任哈裡·雷姆斯的法律顧問是在敗壞耶魯的名聲,破壞耶魯的傳統,會讓耶魯乃至美國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露絲伯格氣不過,立刻撰文在《耶魯法學評論》上反擊對方是隻知道抱著僵屍親嘴的蠢貨。
但前麵說了,露絲伯格是是法學家,雖然罵人罵得刻薄,但其理論依據都從現有的法律和司法思想中來,而小威廉·巴克利不同,世人給他的定義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絕的雄辯者”換而言之,東拉西扯上綱上線。
說實話,相比露絲伯格的言必有出典,巴克利這套功夫的技術含量更高,言語構築陷進的能力甚至能讓芝諾為之瞠目結舌
實際上他出名靠得就是這張利嘴。
整個六十年代威廉·巴克利在和自由派倡導者諾曼·梅勒、詹姆斯·鮑德溫以及戈爾·維達爾的辯論中越發聲名鵲起。
公開辯論是米國名人,尤其是政客的傳統藝能,政客願意說,觀眾願意看,而這種政治辯論看起來很激烈,但實際上並無表麵上的勝負之分,雙方隻是借此機會向更多人宣傳自己的主張,順便展示個人魅力。
巴克利精於此道。
1962?年,巴克利和梅勒在芝加哥舉行了一場吸引了3600?人現場觀戰的辯論。
這場辯論後來還成了《花花公子》一篇係列報道的封麵海夫納果然是個掛著色情幌子的虛偽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宣傳者。
嘗到了甜頭的巴克利再接再厲,開拓新的方向。
從1966年開始,巴克利在美國bs主持每周電視政論節目《火線》年,共主持了1429集。每期節目中,他都要和一個嘉賓舉行一場針對熱門話題的辯論。
《火線》甚至於於1968?年拿到了艾美獎,對於一個全新的語言類節目來說,顯然不同尋常。
一方麵說明《火線》質量頗高,另一方,也顯示出,巴克利在傳媒行業中的巨大影響力,當他翩翩起舞時,沒有敢忽視,大家都會用各自的方式給他捧場,讓他成為舞會中最善良的明星!
從這個角度說,小威廉·巴克利有點像古代青樓中賣藝不賣身的紅倌人,靠得是大家的捧場,藝是好的,不賣是因為暫時沒找到合適的顧客。
可這樣一位紅倌人親自下場去撕扯另一個女性時,後者麵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某人眼下是正宗合眾國國民,但“有事弟子服其勞”的古訓牢牢記在心裡,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婦!
現在日是沒日過,但早就被他視作自己的禁臠,眼看巴克利先生都打上門來了,愛德華要是再窩著不說話,那也就不是他了。
露絲伯格循規蹈矩的論辯方式讓她在巴克利麵前縛手縛腳,全無在法庭上的英姿,畢竟法庭是由專業法律人士組成的,哪怕再亂來,好歹有基本法在有事實講事實,有法律講法律,兩樣都沒的可以耍賴,但在法庭上耍賴,效果並不大,眼下的合眾國還挺要臉的,做事考究,心氣頗高看不慣下三濫,當然50年之後就不好說了。
這讓愛德華又氣又急,二話不說親自點炮,一個電話,海夫納的愛將海莉過來做了個專訪,沒幾天,這篇稿子登在《花花公子》上,海夫納非常興奮,認為這才是中產階級最應該關心的話題,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之爭。
巴克利是保守派領軍人物,露絲伯格和愛德華雖然沒有公開過自己的相關立場,但從他們在幾個案子中的表現可以看出,顯然是傾向於民主黨自由派的。
要知道中產階級的狂熱個性啊,就像個xx,動不動就硬起來海夫納對此了如指掌,他的雜誌越辦越火也就是順著這條道在走,色情之下是全套的美式中產生活方式,從衣食住行到意識形態,應有儘有。
拉裡·弗林特曾經嘲諷“如果kgb想要培訓伊萬們潛入美國並且完全不被發現的生活下來,那麼隻要讓他們熟讀所有的《花花公子》就行。這本雜誌比美國人更美國人,他甚至可以讓愛斯基摩人愛上加州卷……”
這種事情,拉裡弗林特當然也不會錯過,作為全美國最粗……俗的人,他似乎天生就和精致、文雅、體麵這些詞彙以及其背後的價值觀有仇。
他為此嘲笑海夫納和古內喬,但嘲歸嘲,拉裡在不嗑藥時腦子還是清楚,這兩位哪怕再十惡不赦也算是民主黨自家人,自己的敵人乃是共和黨的袞袞諸公啊!
於是,小威廉·巴克利榮幸的成了“每月王八蛋”的本月之星,他的嘴巴被成了一朵絢麗的菊花……
然後,一堆以他為主人公的直奔下三路的笑話,或者說赤果果的人生隨之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頁麵上。
當然,小威廉·巴克利可比拉裡·帕裡聰明多了。
他表示自己絕對不可能去看哪怕一眼《ls》雜誌,並且再度認為這玩意實在是太下流了!
義正詞嚴,配合他以往的形象,倒也是讓拉裡弗林特的攻擊消弭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