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國的戰事,正如楊楓的預期。
各地的起義,跟燕軍攻打鐵勒的時候差不多,此起彼伏,遙相呼應。
四路燕軍所到之地,幾乎不費什麼事,就能一一占領各地的城池。
燕軍的占領地,早就從京畿之地輻射出去,快速地蔓延到高句麗國各地。
高樹泓準備以舉國之力南下奪回高麗城的計劃,徹底失敗了。
因為自從高樹泓下了聖旨召集全國兵馬,一個多月來,陸陸續續隻有不到十萬兵馬來到,著實是少得可憐。
而且,這十萬兵馬並沒有帶來什麼糧草和軍械,還得是北高城解決。
這樣的結果,幾乎讓高樹泓能瘋掉。
高樹泓徹底後悔,真不該招惹楊楓,以至於到了今天這種難以回頭的局麵。
就靠麾下這十幾萬兵馬,高樹泓沒有半點把握能夠擊敗燕軍的鐵騎,奪回高麗城。
高樹泓唯一依靠的,隻能是南下征討海州的五十萬兵馬,將希望寄托在主將徐鴻吉的身上。
直到有一天,敗報傳來,高樹泓的心瞬間變得哇涼,更是急氣攻心,張嘴吐出一大口鮮血來。
敗報上說,因為高麗城被攻破,南征大軍沒有後續的糧草補給,主將徐鴻吉就準備就地搶糧。
徐鴻吉將這個打算告訴了麾下一個叫樸嶽明的副將,可樸嶽明將這個消息泄露出去。
以至於,大軍所在地附近的百姓,要麼將糧食藏起來,要麼舉家搬走。
徐鴻吉大怒之下,打了樸嶽明三十軍杖,並讓樸嶽明五天之內解決糧草問題。
樸嶽明懷恨在心,就暗中投降了燕軍,並燒了高句麗大軍僅剩不多的糧草,導致南征大軍徹底慘敗。
主將徐鴻吉,也在撤退的過程中,被燕軍的大將斬殺。
五十萬兵馬,先後戰死不足十萬,投降三十多萬,隻有兩三萬人逃回。
而能逃到北高城的,也就是不足一千人。
這樣的結果,著實讓高樹泓很難接受,他一下子就病倒了。
接著,敗報在北高城傳開。
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出,高樹泓已經是日暮西山,距離徹底敗亡不遠了。
不管是高延江,還是高樹汐,還是高樹泓,全都沒有一個好鳥。
隻有高樹淞,還算是中規中矩,卻被高樹汐給殺死了。
他們父子三人先後當權的時候,高句麗軍不得不為他們效忠。
但現在,高樹泓即將敗亡,還有多少士兵會對他再忠心不二呢,除了那些世家門閥出身的中高級將領之外。
於是,北高城就出現了士兵偷偷離開的情況,而且是越來越多。
高樹泓正在養病,得知消息之後,勃然大怒,先是抓了幾個準備逃走的士兵,斬首示眾,以儆效尤,然後又下令封鎖城門,任何人不得出入。
強壓之下,必有反彈。
在這種情況下,高樹泓竟然糊塗到采用這種不智的辦法,無疑是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一開始,守護城門的士兵有偷偷溜走的。
還有守城門的士兵殺死世家門閥出身的將領之後,一起溜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