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道旨意執行所遇到的難題,其實是一樣的。
錢。
對,是錢,大荒國的財政赤字,也就是缺錢了。
打仗的結果,分為兩種。
打贏了,掙錢,這叫以戰養戰,越打越有錢。
可打輸了呢,就會賠錢,各種賠。
死傷的士兵,需要撫恤金。
大量的糧草,被世家門閥抬高價格,也會使得朝廷花錢甚多。
運送糧草,需要大量的農夫,耗損糧食也是無數。
一旦遇到耕種時期,農夫被調去運糧,就會影響耕種,影響明年的收成。
還有軍械的折損,也是相當厲害的。
另外,就是賠償了,絕對是相當龐大的數字。
最要命的是,大荒國第二次戰敗,損失了十分之一的疆土,六分之一的人口。
直接的影響,就是大荒國每年的稅收會減少六分之一左右,糧食產量也會減少。
而且,燕貨北上,使得大量的白銀源源不絕地流入到燕州。
尤其是大荒國第二次戰敗,慕容奇下台之後,燕州終於拿到了燕貨的售賣權,使得燕州所得的利潤是之前跟慕容奇合作的數倍之多。
使得大荒國的白銀流入燕州的,越來越多了。
再加上,官員的俸祿,皇室的俸祿,公辦的報銷開支,等等。
大荒國的財政越發不堪重負,餘額自然是越來越少。
尤其是,大荒國這兩年又發生了幾次天災,朝廷不得不再次撥付大量的銀子用於賑災。
可是,賑災的銀兩被各級官員貪墨了多少,耶律太後也掌控不住。
有一處災荒之地,因為賑災的銀子到達之後實在太少了,以至於災民起義了。
有起義,必須要鎮壓,而鎮壓起義也是需要花錢。
在世家門閥控製朝廷的時代,越來越多的錢都進入了世家門閥的腰包之中,朝廷自然就越來越窮了,也不是什麼奇怪事。
大荒國想要購買熱兵器,那就得是真金白銀支付,打欠條絕對是不可能的。
當然,也可以拿疆土置換。
可大荒國與西域各國之間,隔著大梁國和燕州呢,想賣地都不行。
看著禮部相呈列的國庫賬單彙總和明細,耶律太後著實有些犯難了。
不去購買熱兵器的話,國庫的銀子勉強能支撐朝廷的運轉。
國庫的餘額不多,根本買不了多少枚火雷,更彆說高價購買兵工廠了。
些許的火雷,對於扭轉大荒國的軍事力量,隻是杯水車薪而已,還不如不買呢。
買了一些火雷,是招惹還是不招惹燕州呢。
招惹吧。
後續乏力。
不招惹吧。
放著這些火雷壞掉嗎?
這事基本上不需要怎麼考慮,更不需要猶豫。以耶律太後的雄才大略,鐵定要買熱兵器的。
而且,在兵工廠建成之前,必須要源源不絕地買入熱兵器。
所以,讓耶律太後為難的是,如何能讓國庫豐盈起來。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加稅。
很多的統治者,都喜歡用這種方式來增加財政收入。
後世曆史上,什麼人漢武帝時期的頭稅啊,明末的遼餉、剿餉和練餉,以及清朝末年的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