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未央宮的朝堂上,氣氛凝重而肅穆,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王莽堅毅的麵龐上,映出他眼中的決然與期望。
自將那些腐敗分子徹底逐出朝堂後,王莽便將自己全部的精力與心血,傾注在了重塑大漢江山的宏偉藍圖之上。
每一個夜晚,王莽獨自坐在書房,燭光搖曳,映照著他沉思的身影。
他反複回想起夢中那個平等和諧的社會:
街巷間,百姓們歡聲笑語,無論貧富貴賤,皆能和睦相處,互幫互助!
市集上,交易公平有序,律法嚴明公正,無人敢行欺詐之事!
學堂裡,孩童們誦讀經典,眼中閃爍著對知識和未來的渴望。
那一幕幕美好的畫麵,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堅定了他改革的決心。
為了讓夢想照進現實,王莽清楚地知道,必須在這大漢朝廷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傷筋動骨的整改。
而要做到這一點,手中的權力至關重要。
唯有身居高位,才能打破那些陳舊腐朽的利益格局,將自己的改革政令如利刃般插入大漢這具病軀的每一處病灶,徹底清除腐敗的毒瘤,還百姓一個清明的天下。
於是,王莽開始了他精心策劃的權力布局。
他先是不動聲色地與朝中一些正直卻不得誌的官員頻繁接觸,在密談中,王莽言辭懇切地向他們描繪改革的願景,這些官員被他的熱情與執著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追隨他的腳步,成為他在朝堂上的第一批支持者。
而後,他巧妙地利用一些官員之間的矛盾,在適當的時機揭露某些權貴的不法行為,使得他們在朝堂上陷入輿論的漩渦,從而削弱了舊勢力的陣營。
在一場關於財政改革的朝會上,王莽憑借著對國家財政狀況的深入了解和精心準備的數據,舌戰群儒,力壓那些反對改革的保守派,讓不少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官員開始傾向於他的觀點,他的官職也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的晉升。
隨著局勢逐漸向他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王莽一步步地向著權力的巔峰攀登。
他先是被委以重任,掌管了多個關鍵部門,得以深入了解國家的財政、軍事和民生等各個方麵的狀況。
他常常徹夜不眠,仔細審閱各地呈上來的奏章,從中分析國家治理的利弊得失。
隨後,在一場場朝會的激烈辯論和幕後的政治博弈中,他的官職不斷晉升,權力日益擴大。最終,在他的運作下,“宰衡”這一尊貴而獨特的稱號被賦予了他,成為了他權力與地位的象征,也承載著他對大漢的責任與使命。
王莽以“宰衡”之尊,雷厲風行地開啟了全麵改革的征程。
在吏治整頓上,他親自製定了嚴苛的考核標準,對各級官員的政績、品德和廉潔情況進行全麵審查。
他會定期派遣密使暗訪各地官員的施政情況,這些密使喬裝打扮成普通百姓,深入民間收集官員的善惡行徑。
一旦發現貪汙腐敗、庸碌無為的官員,便毫不留情地撤職查辦,抄沒家產以充國庫!
而清正廉潔、才能出眾的官員則被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他還設立了專門的監察機構,從各地選拔忠誠可靠、剛正不阿的士人擔任監察官,派遣他們深入各地,明察暗訪官員的行為舉止,確保官場風清氣正。
於法律方麵,王莽深感舊法繁雜且多有不公,決心革新律法以彰顯公平正義。
他召集一眾法學之士,在未央宮的偏殿中展開了漫長而激烈的討論。
這些學者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而王莽則坐在首位,認真傾聽每一個人的觀點,並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
經過數月的商討,新律法終於編纂完成。
新律法對各類犯罪行為進行了更為細致明確的界定,加重了對豪強權貴欺壓百姓、為富不仁等惡行的懲處力度,例如規定凡是強占民田超過一定數量者,不僅要沒收土地,還要判處流放之刑。
同時,簡化司法程序,設立專門的巡回法庭,定期前往各地審理案件。
巡回法庭的官員們騎著快馬,帶著象征法律權威的印信和文書,每到一處,便張榜公告,讓百姓能夠知曉開庭的時間和地點,方便他們前來申訴冤屈,確保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正義得以伸張。
在土地改革領域,王莽目睹土地兼並嚴重,致使大量農民淪為流民,國家根基不穩。
故而頒行“王田製”,宣布土地歸國家所有,禁止私人買賣。為了推行這一政策,王莽派遣了大量的官員深入鄉村。
這些官員們帶著詳細的土地清查文書和丈量工具,挨家挨戶地進行土地清查和人口統計。
在執行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地主豪強的抵製,他們或是隱匿土地,或是煽動不明真相的百姓鬨事。
王莽得知後,果斷下令對為首的抗拒者予以嚴懲,以儆效尤。
同時,對於那些積極配合的地主,給予一定的補償和獎勵,以安撫人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