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皇上和大臣就開始商量了起來,給一個臨時職位,江淮將軍。
這個將軍比那些帶名號的將軍低了好幾級。
還有這個連雲麾將軍都不如。
至於淮軍更是隨意,畢竟張濤現在就在江淮,然後就叫淮軍,比朝廷的四征,四平,四鎮將軍那就更不如了。
至於侯爺軍就更沒法比。
這就相當於在校尉和雲麾將軍之間臨時設的職位。
達成一致之後,大臣又開始和皇上親密起來。
表麵上大臣對征東軍全軍覆沒,感到痛心疾首,實際上早就停了征東軍的糧餉,暗地裡把這些東西都分了。
然後皇上讓再次出軍的時候,大臣就開始哭窮了,沒錢,沒糧,沒人。
這次已經沒人願意帶兵去了,現在朝廷還就在荊州十萬左右的軍隊呢,徹底沒人管的,那些有名有姓的侯爺軍隊還收斂一些,其他的,兵匪,荊州每天都會派人往朝廷送奏折,告狀,不過這些皇上是看不到的。
沒人會拿這些小事煩皇上。
皇上或許也不會在意。
現在皇上登基八年,大元帥,建昌侯先後死亡。
賜死貴妃,老丈人造反。
大周造了一個遍。
就這皇上還不歇著,不知道在想什麼。
真難得。
大臣們也都放棄了,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
以前底層反賊叛亂的時候還能咬牙支持。
現在大周侯爺造反,就躺平了。
其中大多數人還和吳王通信。
上次張濤斬殺的朝廷官員,也沒人在意。
反正都不是自己人,最多算是邊緣,在加上張濤彙報的是那些人去了柴桑,大家也都還能接受,畢竟船沉了,總要有人要私自上岸。
至於為何最後沒有,也沒人關注。
大臣們覺得現在是不上不下,吳王大軍不出揚州,朝廷的大軍折在揚州,剩餘的軍隊說不說吧。
這樣其實也還好,可是張濤卡在了江淮地區,算是在揚州吳王頭上懸了一把刀。
吳王原來還傳信朝廷的官員,讓他們把張濤的部隊調回去。
大家也挺想的,可是怎麼調,大周可還是沒有滅亡呢,還有武威軍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