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今天算是把自己心中所想全說了,就像給大梁交了一份投名狀一樣。
如果起初,永年帝和梁浩宇都隻是單純的欣賞楊毅的才華和魅力。那麼通過今天的事,父子倆已經確定楊毅治世之才。
有才華還需與明君,永年帝雖不是明君,但他至少不是昏君。
他非常清楚大梁急需一位能臣來拯救,而楊毅的出現就像一絲光明,讓永年帝看到了最後的希望。
他把這束希望之光,交給了梁浩宇。楊毅的出現,讓本就迷茫的梁浩宇,看到了希望。
梁浩宇與楊毅分彆後,立馬投入籌款中。他的首要目標就是曆年來的稅收賬目,他現在要清楚國家到底有多少稅收流入到了門閥的私庫裡。
楊毅走出禦書房,如釋重負一般。他現在走的路,可以說是一條充滿艱辛和危險的道路。
同時,巨大的心理壓力,也在這一刻湧上心頭。麵對一個岌岌可危的國家,麵對前途未卜的仕途,他又該如何改變這昏暗世道?
楊毅回到客棧,張晉和陳武等人一直在等著他。見到楊毅回來,全都圍了上來問東問西。
要知道,能得到天子召見,這是所有考生都夢寐以求的事。
楊毅也沒說實情,隻是說永年帝召見他,詢問了一些文學上的事,並未談及國事。
聊了一會,大家又得各自回房間複習了。楊毅和張晉習慣性的來到陳武房間,三人最為親密,也沒秘密。
“今日陛下召見,我向陛下獻策,說了門閥之害,陛下決心要除掉門閥。”楊毅憂心忡忡的說道。
“什麼?”
張晉眉頭一皺“師弟,陛下真的下定決心了?”
楊毅點了點頭“嗯。”
“太好了,早該這麼做了。”陳武一臉高興道。
張晉擔憂道“話雖如此,可門閥存在已經千年,想要徹底消除,談何容易。”
張晉自然懂得這其中的危險。
“師兄所言極是,可如果不這麼做,大梁難以為繼。既然走了這條路,無論結果如何,儘力就行。”楊毅非常平靜道。
張晉一臉堅決的點頭“嗯,師弟放心,無論前路多麼坎坷,師兄將與你一同前行。”
“還有我。”
“好。就讓我們師兄弟三人,在大梁乾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不求青史留名,隻求問心無愧。”
“嗯。”
兄弟三人早就結下深厚友誼,生死相隨。
會試就在三天後,除了吃飯睡覺,大家都在做最後的準備。
楊毅也是如此,每天都在房間複習,好在身邊有嬌妻日夜作伴,也不至於枯燥無味。
時間轉瞬即逝!
大家終於熬到了開考之日。
大梁永年十九年八月二十日,這是本朝第三次開科取士。多少學子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本次會試主考,由督察院左都禦史劉文政為主,吏部左侍郎李建伯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