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回到客棧,已經是傍晚了!
客棧內,張晉和張棟等人早就在等著楊毅。
他們幾個人,今天都被梁浩宇找去談話,也都被安排到了地方上。
大家都很興奮,一生的抱負,在這一刻也都能得到施展。
雖然不能留京,但他們更願意去地方上,他們都因懷揣著神聖的使命而自豪。
“師弟回來了。”
楊毅回來見大家都在,笑了笑“都在呢。”
張晉笑道“都在等你呢。”
“看來你們有去處了。”
“嗯。”
說話間,楊毅和大家圍坐在桌前。
許致遠開口說道“楊兄,在文淵閣當差,感覺如何?”
楊毅微微一笑“還行吧,你們呢,都去哪?”
“嶺南,宜章縣任知縣。”許致遠開心的說著,隨後又看向張晉“張兄是我的領頭上司,清水府知府。還有楊鵬飛和何有為,他們都調到了嶺南。就是張棟,他與其他幾人,被放到河州府。張棟擔任河州仙澤府的知府,其餘幾人也在他治下。”
楊毅聞言,打趣道“這麼說,你們都比我官職高。”
“哈哈,我們是去地方任職,哪裡比的了楊兄在禦書房行走。”
張晉說道“師弟,這次是靖王破格提拔我們。尤其是我這個清水知府,責任很大啊。”
的確,按大梁製度。新晉的進士,一般官職不會超過知縣。能擔任知縣的,也是比較傑出的。或者,有人舉薦。
正常情況下,張晉不可能會被任命知府。要知道,知府在大梁官居正六品。就連楊毅這個狀元,也隻有正六品官銜。
而且,知府是實權。當然,文淵閣編修的發展空間原本是地方知府能比。
這次破格提拔張晉等人,也是永年帝的意思。梁浩宇也與張晉等人說了,讓他們上任之後,對當地投降之事徹查,追討多年來的稅收。
這也是楊毅當初提議的,讓張晉等人去地方上,施行新的政策。
隻是目前新政,還沒有全麵實施。張晉他們,隻是新政的急先鋒。永年帝,也是想讓他們在地方上打開局麵,方便後世之君,全麵推行新政。
張棟開口道“楊兄,靖王都與我們說了。去地方上施政,也是你的提議。這一批官員有三十幾個,我們絕不會讓你失望。”
“說的對,到了地方上,我們自當報效國家,報效靖王的知遇之恩。”
楊毅點頭道“嗯,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
“師弟,我們已經商量好了,明天一早就走。靖王已經安排好人手,護送我們去上任。”張晉有些傷感的說道。
此一彆,大家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見了!
陳武接話道“師弟,本想留京陪你。我這個閒人,留在京城也無用。我想跟著張晉去清水,重操舊業。”
楊毅聞言,想了想道“師兄,你還是留下吧!我可能需要你。”
“嗯?”
陳武微微一怔“那好,我留下。”
“多謝師兄信任。”
“哈哈,你我兄弟,我自然信任。你讓我留下,必是有彆的去處。師兄我沒什麼能力,就是一身蠻力,你讓我乾啥,我就乾啥。”陳武爽朗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