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前世網絡有句諺語叫“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那問題來了,何處有滿餉?
答曰:關外漢八旗。
“工資”問題,在明末是件非常要命的事,不僅要了明軍的命,也要了明朝的命。
可以說不管是關外的平奴,還是關內的平寇,“工資問題”都是決定這兩個大戰場勝負的關鍵因素。
有個笑話說有一天崇禎不慎落水,多虧一位從寧遠回來的陝西籍邊兵奮不顧身將他救起。
崇禎為報答這個邊兵,便說:“朕可以實現你一個願望。”
邊兵大喜:“願殺儘韃子恢複遼左!”
崇禎聽後麵露難色,這事難度太大,他搞不定。
邊兵也覺得話說大了,改口道:“願開倉賑饑除貪救民!”
崇禎依舊沉吟不語,因為這件事的難比恢複遼東還難,不是他這個皇帝可以擺得平的。
邊兵見狀沒辦法隻好歎口氣道:“那補足小人近年被克扣欠發的軍餉總可以吧?”
話還沒說完,崇禎就一把拉住他:“要不咱還是談談殺韃子恢複遼左的事吧?”
笑話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明軍殘酷現狀,那就是明末以來明朝的軍隊大部分都是拿不到足餉,甚至拿不到餉的。
結果就是崇禎朝的正規軍,從上到下爛得跟一砣屎一樣。
將不像將,兵不像兵,除了欺負老百姓借老鄉人頭一用,基本上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在投降的路上。
可為什麼就是這支稀巴爛的明軍搖身一變成為清軍後,卻突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勇氣,神來殺神,佛來殺佛呢?
沒其它原因,就是每個月的工資能按時到賬。
其實順治十年以前,清廷也是不發工資給投降的明軍,也就是綠營兵的。
但是清廷卻給了綠營兵一個特權。
那就是可以合法的燒殺搶掠。
拿荊州來說,隻要你綠營兵破了荊州城,城中三分之二的財貨子女歸八旗,餘下三分之一歸綠營。
就這三分之一的搶掠所得便使幾十萬爛透了的明軍,突然成為舉世無雙的精兵。
順治十年以後由於已經占領中國大半地區,清廷各方麵的建設需要往正規化靠攏,這才開始給綠營正式發工資。
但每遇戰事可屠城搶掠的特權卻是一直保留。
用後世話講,基本工資加提成。
沒有戰事,就是基本工資。
上等營兵一個月領兩百斤大米左右的工資,相較這個時代的物價水平是可以保證一家四到五口的正常生活。
下等營兵一個月一百斤大米工資,填飽一家三口的肚子問題不大。
有工資且按時準點拿,便是望風而逃的明軍成為大清定國之柱綠營的“奧秘”所在。
王五現在要做的就是在清廷開出的工資基礎上多給一半,技術軍種再翻個倍,又或更多,從而讓自己的軍事小集團不僅比清軍還能戰,凝聚力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