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個是吳三桂女婿一事,王五認為有必要跟老張通個氣,打個招呼,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雖說老張現在叫傑書推出來的胡全才給架空,沒法對西山戰事具體指導,說話也沒以前好使。
但人封疆大吏的身份擺在這,隻要燕京一天不給他挪位置,總督大人這顆金子遲總還是要發光的。
所以,王五不能勢利眼,就此與人老張保持距離,把雙方的友好關係給淡了。
要說老張被靠邊站,實際跟他王五有很大關係。
因為老張擺明不被傑書所信任。
原因是老張被王五俘虜過,屬於曆史上有汙點。
不過最大原因是老張有被俘經曆還能跟沒事人似的繼續當湖廣總督,這就讓人想不通了。
但一想穆裡瑪也沒事,反倒是不曾被俘的圖海出了事,這事就能想通。
因此在傑書眼裡,老張是鼇拜的人。
那就必須靠邊站了。
這事老張自個想想也委屈,他明明跟湖廣巡撫楊茂勳都是反對鼇拜擅政的地方督撫,甚至還同楊茂勳一起給首相索尼送去密信,提議仿先帝十四親政先例兩年後就讓皇帝親政,以此結束鼇拜專政。
結果莫名其妙在荊州被王五逼著給鼇拜上了“投名狀”,名義上成了鼇拜一黨,你說冤不冤?
事後還給穆裡瑪、王五擦屁股,幫著給圖海扣了個畏罪自殺的帽子,後來因一時多嘴害慘了竹山城的西安駐防八旗兵,怎麼想,都冤的很。
冤上加冤便是負負得正。
打夔東回來,無論是心態還是思想,老張都想通了,也放開了。
左右自個快到退休年齡,不如趁機撈一筆回家養老,難不成還能在湖廣總督任上乾一輩子不下來麼。
將來的事將來人解決,跟他又有多大關係。
大不了明來降明,吳來降吳。
反正又不是沒乾過。
由此,一切就順理成章。
心態的調整自然讓老張在做事上可以選擇的餘地多的多。
默認王五在荊州亂搞,其實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他多次對當下時局進行推演,得出的結論是吳三桂真要造反的話,至少長江以南肯定被吳三桂占領。
而武昌在江南。
荊州則在江北。
算起來,王五那小子還比他安全一些。
因而也是兩手抓,兩手準備,確保自己不致老無所依。
王五這邊對老張的評價是,關鍵時候身為湖廣總督的老張站出來喊一嗓子,比他這個漢軍都統兼總兵的份量要高得多。
類似武昌起義時候的黎元洪。
號召力要比他王都統大的多,影響力自不必說。
那麼,信號就要傳達清楚,反正他王永康以後肯定是跟老丈人乾的,你老張到時候跟誰乾,自個掂量。
要是鼇拜不悔婚,王五也沒必要把立場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