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平安!
興平四年,洛城。
春風拂麵,魏琦跟著小太監來到禦書房前,停在廊下彈開落在肩頭的柳絮時,忽聞裡麵傳來一陣咳嗽。
魏琦動作一頓,麵露感傷。
自打去年皇上在劍門關險勝回京,龍體便如被風霜摧殘了的老鬆,漸漸有了枯萎之相。
禦醫們看過,洛城的名醫們也都給看過,皆道皇上是鬱結於心,傷神過久,自會傷體。
魏琦還記得當年在薊州,皇上龍精虎猛,連風寒都沒得過幾次,直到皇後病逝,皇上心如死灰,身上才開始顯現出歲月的痕跡,時而煩躁難眠,時而風邪侵體。
這次,壓在皇上心頭的是十幾萬大軍的性命,是冤死在劍門山火裡的七萬大軍,是為了救駕而未能安享晚年的蕭老爺子,是深海般的悔恨自責。
將軍出身的皇上,愛兵甚過愛民,大軍死在正麵廝殺猶可接受,死在滾滾山火濃煙中
魏琦每每想起來都心如刀割,何況皇上
等那咳嗽聲消了,魏琦才跨了進去。
興平帝剛剛喝了溫水,坐靠在臨窗的長榻上休息,手搭在腿上,旁邊擺著一份奏折。
此時的興平帝,鬢發如霜身形清瘦,外人再難從他身上找到昔日薊州總兵韓宗平的身影。
劉公公恭敬地退到一旁。
魏琦躬身道“皇上,臣來了。”
興平帝看看他,問“太子最近如何”
太子還在孝期,不過從今年正月開始,興平帝安排太子去政事堂觀政了,由二相提點教導。
魏琦“太子十分勤勉,經常比臣等先到政事堂,對軍務政務也常有卓識高見。”
興平帝點點頭“朕恐怕見不到天下一統了,隻盼望太子能做個知人善任、勤政愛民的明君。”
魏琦喉頭發哽“求皇上彆再說這種話,臣聽了難受,皇上春秋鼎盛,好好將養著,隻待時機成熟便能再次禦駕親征,成就天下一統的千功偉業。”
興平帝笑笑,撿起旁邊的奏折遞給他“你看看,蕭縝又來氣朕了。”
魏琦雙手接過奏折,展開一看,發現是蕭縝懇請皇上準許他們叔侄五人免職丁憂的折子。
大裕朝基本沿襲了前朝的律令,遇父母、祖父母喪事,文官需按製免職丁憂,武官給喪假百日,不除官。
去年臘月老爺子剛辦完喪事,蕭縝就替叔侄五人遞過折子,懇請皇上準許他們免官一心在家為老爺子服喪,皇上沒批,隻按律給了叔侄五人百日喪假。
如今百日喪假即將結束,魏琦也沒想到蕭縝竟然又為此事遞了折子,寫得真情實意的,悉數老爺子待他們四兄弟既是祖父也是恩師,魏琦都忍不住動容,再看皇上泛紅的眼眶,分明是哭過。
蕭縝還說,現在國無戰事,他們叔侄才想破例守家為老爺子服喪,一旦遇到戰事,隻要皇上有命,叔侄幾人定當赴湯蹈火為君效命。
厚厚的一封折子
,魏琦看完,歎息道“皇上,既然蕭侯一片孝心,您就成全了他們吧。”
興平帝側過身,這一側,淚水便奪眶而出。
怕被魏琦、劉公公看出來,興平帝沒有去擦,隻視線模糊地看著窗外,道蕭老為救朕而死,朕豈能免了他兒孫的官”
魏琦“皇上已經敕封蕭守義為衛國公,爵位世襲罔替,老爺子兩房子孫都封了公侯,如此殊榮,他定能含笑九泉。”
興平帝“那是他們應得的。”
魏琦朝劉公公使個眼色。
劉公公便請示道“皇上,茶涼了,老奴去換壺熱的。”
興平帝擺擺手。
劉公公走後,魏琦上前兩步,挨著榻邊低聲道“皇上有沒有想過,新兵尚在招募,如今京城隻剩兩萬禦前軍四萬步兵,再就是蕭家練出來的南營近五萬騎兵,一旦蕭家有反心”
“不可能”
興平帝猛地坐起來,麵上殘留淚痕,目眥欲裂地瞪著魏琦“彆人不知道蕭家祖孫的品性,你跟著他們陪朕一路打過來,居然說出這種話,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嗎”
魏琦撲通跪地,目光卻堅毅無比“皇上,臣知道蕭家祖孫重情重義,是忠君愛國之臣,可臣更是您的臣子,皇上信任臣的才能委任臣為宰相,那麼臣就要全心為皇上考慮,為大裕朝的安穩考慮”
“皇上,您把齊恒的五萬步軍都留在了長安,隻讓南營騎兵護送您回京,您可知那日臣隨太子出宮接駕,看到您身邊除了齊恒、羅霄、趙瑾三將,身邊竟全是蕭家一係將領與南營四萬多騎兵,臣有多心慌後怕您就沒有想過,一旦蕭家有反心,從長安到洛城這八百裡路,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動手啊”
興平帝“朕沒想過,蕭家亦沒有辜負朕的信任”
魏琦“您是明君,蕭家亦是忠臣良將,可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您是皇上,便應以大業穩固為先,既重用賢臣良將又絕不給他們能壓過您的權勢。蕭家既然為將,便也該恪守為臣者的本分,不該讓您有皇權之憂。”
“皇上不疑蕭家,那些忠於您的文官武將們會不會疑那些善於投機取巧結黨營私的洛城世家們會不會疑疑了,忠於您的可能會忌憚蕭家,不忠的可能會去擁護蕭家,蕭家縱使拒絕,人多了風聲傳到外麵,蕭家如何自證清白”
“皇上,蕭老是最恭謹忠君之人,蕭縝儘得老爺子真傳,他此時自請免職,一是因為他蕭家忠君,願意在此時交出兵權證明這份忠心,二是蕭縝要用此舉打消有心之人的猜疑或結黨之念,打消您可能會有的憂慮,以此來保蕭家眾人的安穩啊”
興平帝呆呆地坐在榻上,許久之後,他才頹然道“這麼說,朕若不準他們免職,反會害了他們。”
魏琦“皇上不必痛心,除了衛國公,蕭侯兄弟四人隻要再服喪九個月而已,皇上將南營交給其他將領,九個月後東、西營新兵招募完畢,那時皇上再委蕭侯以重任,蕭家盛寵猶在,君臣不疑、朝堂穩固,何愁盛世
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