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醫館初三開業,許多福一大早去打開大門,兩位阿婆已經在門口等著了,見到許多福喊了一聲“大吉大利,生意興隆。”
許多福給她們一人發了一個紅包,這個紅包不管是老員工還是新來的員工都是有的。許多福先去了食堂,食堂要準備早飯,總是起來得最早的。食堂今年添了三個人,其中有一位是黃州學藝時的師弟,他自己還帶著一個徒弟,叫鐵望山。這個徒弟還是半桶水,但比黃州新收的那個得用,做點大鍋飯絕對沒有問題。
剩下的一個新人是許佰招進來的,專做後廚的雜活。
許天明本來就沒有在廚房掌勺,隻是偶爾幫忙做點雜事,他就徹底閒下來了。許多福深覺不能浪費了親爹的一手好主意,在食堂裡轉了一圈就準備去找她爸了。
黃州跑出來喊住了她。
“老板,現在食堂人多起來了,關於食堂餐具的收撿和清洗您能不能統一安排一個人在做”
中醫館的食堂和大多數的食堂一樣,是就餐工具的,統一都是餐盤。從前人少的時候,大家誰有空了誰收撿餐盤,拿到後廚清洗消毒,中醫館的每一個人都做過這活,許多福也清洗過,誰也沒多說什麼。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現在廚房的人多了,反倒是其他崗位人手還有不足,總不可能還請外援
許多福“其實你是食堂的主管,你跟他們說一聲直接安排不就得了。”
黃州搓了搓手,沒說話。
他話是比最開始來中醫館的時候,精神麵貌也好了一些,但骨子裡好像還刻著自卑兩個字,一般人多的時候都閉嘴不開口。他心裡其實是很敞亮的,知道洗盤子這個事情很容易讓食堂五個人起衝突,可就是怕自己處理不下來,要老板來說。
許多福也知道,一時半會指望他這會能雄起將食堂新來的三個人壓住肯定不可能。
“食堂要做處方餐,後廚五個人不算多,誰管餐盤的事情都是負擔。”
彆看食堂人多,其實活可不少。
黃州“那再招個人”
中醫館食堂成本最高的地方就在於五個後廚工作人員的工資,會到食堂吃飯的除了住中醫館療養的病患之外,還有就是過來看病的人,偶爾也會有特地來中醫館吃飯的人。由於食堂的菜肴味道鮮美,在住院病院僅有三人的情況下,其實每天人次不算少,可許多福推算過,盈利頗低。
主要是因為菜品的價格太便宜了。
如今添置了三個人,基本上就隻能保證盈虧平衡了,肯定是不能再添人了。
許多福略思索了一會“從今天起食堂不備餐盤了,讓來吃飯的自備飯缸。”
黃州“啊”
黃州萬萬想不到,事情會這樣發展,關鍵是老板不像是在開玩笑的樣子。
“今天開始施行,那一會來吃飯的咋辦”
許多福“我記得庫房裡還有飯盒你等會去搬出來,我讓許佰支個桌子在這賣,零售二十五一個。”
飯缸又不是一次性的,可以反複利用。許多福就不相信已經在食堂門口聞到香味的人,還不肯花二十五買個飯盒。進價八塊錢一個的飯盒是李月選的,本來是打算發給員工的,許多福現在覺得可以多進點貨,長期在食堂門口售賣,未來也總有粗心大意忘了帶飯盒的,或者第一次來不曉得這個規矩的會消費。
長期積累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黃州“”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老板的畫風似乎大有變化
總之,這件事情就定下了。
福興中醫館開張一個多月以來,許醫生的名號耳口鎮上的人無人不曉,同時出名的還有中醫館的食堂。
美味、便宜。
耳口鎮上許多的人家都有摩托車,從耳口鎮到福興村開摩托還能走小路,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到了。花不了多少油錢,再一折算進便宜的菜價裡麵,就很劃算了。耳口鎮上的人不專去福興村的,偶爾興起也會帶家人去中醫館食堂吃一頓。
梅廣源是耳口鎮人,他也是個地地道道的老饕,平生最管不住的就是一張嘴,他自從慕名而來,嘗過中醫館的食堂飯菜之後,每周必然的項目就是去中醫館食堂搓一頓。初三這天聽說中醫館開業,他就帶著自己的小女兒去了。
如往常一樣走到窗口處看了看菜品,喲,今挺豐富。熟門熟路的跑到餐盤區去取餐盤,卻發現從前高高壘砌的餐盤不見了,牆麵上還貼著一張紅紙,寫著請自帶餐具。
梅廣源“”
梅廣源依稀記得剛剛進門的時候看到個賣餐具的桌子,倒轉回去一看,果然沒有記岔。有個小哥坐在門口的,他桌子前還圍了幾個正在付錢的人。
梅廣源也走過去,他肯定是要買餐盤的,可心裡還有點不舒服,怎麼就不餐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