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算學_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章 算學(2 / 2)

走在半路,顧青雲突然問道“大哥,你知道夫子的名字嗎”

顧青明一愣,搖搖頭,很是奇怪地說道“好像大家都一直叫他何秀才,沒有人說過他的名字。”

顧青雲無語。

於是,從這一天開始,顧青雲和顧青明兩人就開始了走讀生涯,兩人同去同回,倒是沒遇到什麼麻煩。

而顧青雲也和甲班的同窗們漸漸熟悉了,他雖然年幼,但言談舉止不會顯得幼稚,加上旁邊有何智這麼一個早熟的天才兒童在,顧青雲的老成就一點也不顯眼了。

顧青雲笑臉迎人,功課不錯,尤其在算學這一門課上更是獨占鼇頭。有實力,有情商,他在學堂混得是如魚得水,和大家的關係都挺好的。

還有另外一個收獲就是,在混熟後,他試探性地向何秀才提出想借他書架上的曆史書看。何秀才雖然不喜他分心,可見他心情迫切且想開闊自己的眼界,就同意了。

在看了前朝的史書,特彆是開國皇帝華援朝的事跡後,顧青雲很是感歎了一把。

和對方一比,自己就是個渣渣,不,連渣渣都不如啊。

話說華援朝出生在宋朝末年的一個官宦之家,當時政治極度,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太監專權,貪官汙吏橫行,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他揭竿而起,很快就從者雲集,收了許多小弟。華援朝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逆天的運氣,據說他身具真龍之氣,和他作對的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當時他不是勢力最大的,實力隻是中等偏下,但最後隻要是和他對上,對方都會發生意外或莫名其妙地死去,於是追隨他的人就更多了,認為天命在他。

總之,華援朝的崛起就像是顧青雲前世看的某點升級文,連對女色方麵都是如此,他的後宮堪稱三千佳麗,對此他還不滿足,經常微服私訪,於是小家碧玉、大家閨秀、寡婦,甚至是名妓都出現在他的後宮裡,當時還因為他的舉動,青樓裡的章台柳挺受人追捧的。

可惜他的死也很傳奇,是突然猝死的,官方的記載是突發疾病,野史說是死於女人的爭風吃醋,總之死因很不光彩。

顧青雲覺得很可惜,雖然對方的一些行為很種馬,但起碼對方還是做了很大貢獻的。比如番薯、土豆、玉米就是他當政期間努力推廣的,而且他還打算改革稅製,規定即使是有功名的知識分子和官員也要按田畝數納稅。此外,他還大力發展商業,關注海軍和船隻的建設問題,努力提高女人的地位等。

遺憾的是,他的新政剛剛開始,就遭到一大批人的反對,特彆是改革稅製,更是遭到了全國上下精英階層的強烈反對,結果還沒等華援朝想出辦法呢,隻做了八年皇帝的他就駕崩了,留下的政策幾乎被他的繼任者全部否決。

看他做的詩,裡麵有什麼“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顧青雲就知道對方和自己一樣是穿越的。

他總覺得對方死得時間太巧了,不能小看古人啊。

現在說起華援朝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影響力,顧青雲覺得就是數學了。當時他很注重數學,還和隋唐一樣增設了明算科,可惜傳統的力量是強大的,很多優秀的人才都讀四書五經去了,明算科受到鄙視,認為這是小道,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會去讀,就是升官也升不快。

直到後來有人發現,把明算科的人扔進戶部算數去,工作效率大增,頓時,明算科就火了一陣,可惜當時的黨爭非常厲害,明算科的人經常被上司拿去頂缸,漸漸地,就成為了高危職業,最後幾乎沒有人想考明算科了。

曆史的慣性如此地強大,因為有了一個成熟的科舉製度來緩解社會矛盾,同時也牢牢吸引住絕大部分知識分子的注意力,而科舉的內容更關注的是知識分子對於四書五經等典籍的掌握程度。

而前朝的明算科考試時也隻是考書生們處理實際問題的算數能力。華援朝又死的太早,還沒來得及把算學的地位提高。

在中國,如果研究出來的數學不能應用於實踐當中,那就幾乎無人問津,相應的,也很少有去研究數學理論。中國的數學水平很高之前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所以當時研究出來的數學已經能解決絕大多數的實際問題,於是數學就一直發展得較為緩慢。

偶爾有對數學有興趣又有天賦的人也沒有足夠的精力,足夠的財力和空間來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和發展。

所以到了現在,算學雖然引起了一定的重視,連科舉考試都會占一定的比重,但比重的大小取決於當年科考的主考官或皇帝的意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算學終究比不過四書五經的傳統力量。畢竟隻要你的經義典籍考得足夠優秀,算數其實不優秀也是可以的。

a“,雖然對方的一些行為很種馬,但起碼對方還是做了很大貢獻的。比如番薯、土豆、玉米就是他當政期間努力推廣的,而且他還打算改革稅製,規定即使是有功名的知識分子和官員也要按田畝數納稅。此外,他還大力發展商業,關注海軍和船隻的建設問題,努力提高女人的地位等。

遺憾的是,他的新政剛剛開始,就遭到一大批人的反對,特彆是改革稅製,更是遭到了全國上下精英階層的強烈反對,結果還沒等華援朝想出辦法呢,隻做了八年皇帝的他就駕崩了,留下的政策幾乎被他的繼任者全部否決。

看他做的詩,裡麵有什麼“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顧青雲就知道對方和自己一樣是穿越的。

他總覺得對方死得時間太巧了,不能小看古人啊。

現在說起華援朝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影響力,顧青雲覺得就是數學了。當時他很注重數學,還和隋唐一樣增設了明算科,可惜傳統的力量是強大的,很多優秀的人才都讀四書五經去了,明算科受到鄙視,認為這是小道,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會去讀,就是升官也升不快。

直到後來有人發現,把明算科的人扔進戶部算數去,工作效率大增,頓時,明算科就火了一陣,可惜當時的黨爭非常厲害,明算科的人經常被上司拿去頂缸,漸漸地,就成為了高危職業,最後幾乎沒有人想考明算科了。

曆史的慣性如此地強大,因為有了一個成熟的科舉製度來緩解社會矛盾,同時也牢牢吸引住絕大部分知識分子的注意力,而科舉的內容更關注的是知識分子對於四書五經等典籍的掌握程度。

而前朝的明算科考試時也隻是考書生們處理實際問題的算數能力。華援朝又死的太早,還沒來得及把算學的地位提高。

在中國,如果研究出來的數學不能應用於實踐當中,那就幾乎無人問津,相應的,也很少有去研究數學理論。中國的數學水平很高之前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所以當時研究出來的數學已經能解決絕大多數的實際問題,於是數學就一直發展得較為緩慢。

偶爾有對數學有興趣又有天賦的人也沒有足夠的精力,足夠的財力和空間來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和發展。

所以到了現在,算學雖然引起了一定的重視,連科舉考試都會占一定的比重,但比重的大小取決於當年科考的主考官或皇帝的意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算學終究比不過四書五經的傳統力量。畢竟隻要你的經義典籍考得足夠優秀,算數其實不優秀也是可以的。

a“647547956群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玄幻:挖我骨殺我母?簽到帝骨我殺瘋了 心動違約報告 諸天:數值怪從北宋末年開始 七零,改嫁溫柔殘夫是個偏執狂 全球警告,那個男人下山了 白眼狼拔我氧氣管,重生八零改嫁了 可是她撩我啊 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 重生,回到小姨抱私生子回家前 最強禦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