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前不久和何謙竹通過信,他也快回鄉了,有他在,再找幾個人一起,還是能辦得起來的,反正咱們也不指望能辦成什麼大書院,隻是覺得日子無趣,想找個事情打發時間罷了。。再說了,我們總得為家鄉辦點實事吧咱們林山縣秀才都沒多幾個。”方子茗這段時間因為守孝瘦了許多,連肚子都平坦了一些。無限好文,儘在晉江文學城
顧青雲沉思,方子茗不像他,有大把的事要做,從來不覺得日子過得無聊。不過方子茗要說無趣,他是不信的。
“我都六十歲的人,花甲之年,等孝期一過,還不知道能不能起複,好吧,就算能起複,我還能當幾年官咱們大夏不比宋朝,三品以上七十歲致仕,像我們這種六十五就得退下來。”
顧青雲點點頭,又問道“那謙竹師兄怎麼突然就要回來他還沒到致仕年齡呢。”何謙竹比他大五歲,今年六十三歲,還有兩年時間,而且他父母早些年就去世了,不是丁憂。
“他家老伴兒身體不大好,又見咱們回來了,思來想去就打算提前致仕。”方子茗笑了笑,“咱們三個竟然一下子都回來了,哈哈,我剛才還說日子過得無趣,等他回來,以後咱們有空就下棋賞花釣魚,想想都覺得日子過得充實。”
顧青雲白了他一眼。
時間就這麼說定了,兩人商量好章程,打算等何謙竹一回來就開業。
永平十五年的八月份,林山縣多了一家求知書院,書院建立在桃山寺附近的山頭上,周圍山清水秀,花木繁茂,離縣城不遠,在桃花鎮和林山縣之間。
山長是顧青雲,副山長是方子茗和何謙竹,主要教授蒙童,束脩低廉,把一部分的私塾秀才都搜羅過來了。
書院平時主要的管理者是何謙竹的兒子何虛年,他考中舉人就一直沒有中進士,身體也不大好,這次跟著何謙竹回鄉,知道要建立書院,心裡高興得很,就自告奮勇來幫忙。
顧青雲他們沒有和縣學搶生源的意思,但是以顧青雲等人的名氣,來這裡請教的秀才或舉人絡繹不絕,逐漸形成一個學術圈子,大家一起討論和交流,在有意識的引導下,大家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算學和格物,並且翻譯西方的一些著作,開始研究物理和化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顧青雲希望大夏能有一幫年輕人喜歡上自然科學,跟上西方並超越西方的步伐。而且秀才和舉人一多,學院就更不愁沒有夫子了。
顧青雲和方子茗、何謙竹籌款在林山縣、臨陽府等地買了商鋪或田地,出產的利潤都用於求知書院上,其中他出出海賺的錢幫了大忙。
求知書院一建立,顧青雲家裡終於不再時常有人上門,大家都知道在書院等就可以見到他。與此同時,顧青雲也有了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統一解答問題,沒有影響到家人的生活,這讓他很是滿意。
時間如流水,一年又一年,一轉眼,顧青雲已經六十四歲,這一年夏天和秋天,他接連送走了顧大河和小陳氏,讓身體一向很好的他都有點承受不住。
顧大河和小陳氏走得很安詳,八十六歲的他們已經是高壽,身體也有些許病痛,但離開人世時不算痛苦,望著兒孫滿堂,心裡很是滿足。
小陳氏夏天就去了,忙完她的喪事,顧大河跟著病倒,這次顧永良、顧永辰和顧景都在他身邊陪著。孩子們請了探親假,顧永辰沒趕上小陳氏的葬禮,沒想到能陪顧大河走完最後一段路。
“栓子,爹這一輩子吃過苦享過福,有你這個兒子爹這一輩子不虧,不虧,活得值了”臨走前,大概是有了預感,顧大河拉著顧青雲的手不放,又看了看站滿整個屋子的兒孫們,瘦巴巴的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栓子,你不用傷心,爹這是陪你爺爺奶奶和你娘親去了,你要好好活著,教好孩子們,為咱們老顧家爭光,活得長長久久才好,爹在地底下會保佑你的。”
顧青雲緊緊地握著他的手,哭得不能自已。
“爹,我求你了,求你,你彆走,爹走了,就隻剩下我了。”不管有什麼樣的心理準備,真到這一刻,顧青雲發現自己還是不能看淡,還是不能控製自己。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們都這麼大年紀了,是喜喪,你不要傷心。”顧大河顫抖著手給他擦眼淚,平時他疼愛孫子、重孫子們,到這一刻,他發現自己最疼愛的還是自己的兒子,這個兒子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希望,還帶來了數不儘的榮耀。
“不要哭,給孩子們看到了會笑話你。”顧大河喘了口氣,繼續說道,“好好照顧自己,不許太過於傷心,要和媳婦好好過日子,身體最重要。”
顧青雲仍然大哭不已,淚流滿麵“爹”
終究人力不可挽回,顧大河在滿屋子的哭聲中還是離開了人世。
作者有話要說錯彆字待改。
思路理順了,知道後麵該如何寫了,感謝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謝大家的包容647547956群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