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是崇武帝最小的弟弟,年紀比鳳平帝還小了好幾歲。
他生母早逝,在宮中常年備受冷落,直到崇武帝登基後才搬出了皇宮。
因為年紀小又沒有靠山,他一沒有爵位,二沒有封地,隻能帶著幾名隨身伺候的宮人住進了崇武帝賜的宅子。
崇武帝好大喜功,常年四處征伐,弄得大魏處處民怨沸騰,滿朝文武也是苦不堪言,直到鳳平帝登基後情況才有所好轉。
鳳平帝吸取了崇武一朝的教訓,重視民生善待百官,不過短短幾年大魏的國力就恢複了七八成。”
蕭姵道“鳳平帝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皇帝,這話我聽好些人都說起過。”
蕭老國公輕輕搖了搖頭“鳳平帝愛民如子不假,但也算不上真正的好皇帝。
或許是崇武帝的所作所為在他心中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他犯了矯枉過正的毛病。
他不僅愛民如子,對待宗室和百官也非常寬容。
永王天資聰穎,在崇武帝賜的宅子中閉門讀書近十年,和那些隻懂吃喝玩樂的皇室子弟完全不同。
鳳平帝見他才華膽識都高出彆人一頭便著力提拔,不僅給他封了王爵,還把朝中的事務試著交給他去辦。
永王也的確有幾分本事,經手的每件事情都辦得乾淨利索,在朝中漸漸有了聲望。
鳳平帝越來越依賴他,他的權勢越來越大,野心也養大了,所以才有了十五年前的永王之亂。”
蕭姵點點頭“難怪姐夫有一次喝多了會說那樣的話”
蕭老國公早已經過了好奇心太盛的年紀,笑道“不過是一些醉話,小九又何必當真”
蕭姵也笑道“祖父說得對,雖是金口玉言,醉話也不能當真。”
蕭老國公繼續道“到了鳳平一朝末期,永王的權勢到達了頂點。
鳳平帝那時幾乎無力與他對抗。
幸好雁門郡有我蕭家,天水郡有桓老郡公,才不至於內憂外患。”
“祖父”蕭姵猶豫了一小會兒,終於把最想問的話說了出來“那辛家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蕭老國公暗暗歎了口氣。
繞了半天,這孩子又把話題繞回了她的父親身上。
見他不回答自己的問話,蕭姵又道“我就是聽人說,當年辛家有一個姑娘似乎進了永王府,所以隨便問問。”
蕭老國公道“不提辛家我都忘了問,不久前你傷了手是怎麼回事兒”
“也沒啥大不了的,就是姐夫突然把辛家召回京城,他們家的兩個姑娘受邀參加賞花宴。
其中有一個對我說了些不中聽的話,我一時氣急就把桌案給拍壞了。”
“真是個傻丫頭”蕭老國公在她額頭上彈了一下。
蕭姵捂著腦門兒道“您彈也彈了,就把當年的事情接著講清楚嘛”
“還能有什麼事辛家一直都是靠裙帶關係混飯吃的。
永王權傾朝野,他們自然要把家中最漂亮的姑娘送進永王府。”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