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等進了屋一看,媳婦正和小妹對峙著呢,看著倒是沒吃虧,待聽閨女講了前因後果,李衛的臉也拉下來了,這妹夫平日裡看著還好,唯有一樁,一見著酒杯就不撒手,在家難道沒酒喝不成,不管到哪都一定要喝的醉醺醺的,喝完了還不老實,必定要說些著三不著兩的話,也不管旁人什麼反應,顛三倒四一通說,有時候還又唱又哭地鬨騰,回回人多吃飯總要鬨上這麼一出,總要鬨場笑話生些閒氣。
家裡的親戚說起這不講究的妹夫沒一個不頭疼的,請客吃飯總不能不叫他,叫了就必定要喝酒,旁人或許還要人勸幾杯,他是根本不用人勸,請客的人往往要提心吊膽生怕他撒酒瘋,撒酒瘋亂說話得罪人就罷了,萬一喝多了出點啥事什麼的自己可不是沒事惹一身騷麼,總要等到宴席散了確定他平安到家了這心才能放回肚子裡。
再加上李家小妹也是個難纏的,有理沒理全在她一張嘴,仗著年紀最小又有李家老娘給撐腰和稀泥,在兄弟姐妹間沒少撒潑要強,雖則大家也都各有小心思,畢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麼,可像她這樣什麼都想往自家扒拉占便宜沒夠還慣會顛倒黑白倒打一耙的也是少見,彆說妯娌姐妹了就是做兄弟的也無法違心說自家小妹是個好相處的。
年輕的時候幾家人沒少為了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嘴,隻是臉皮不夠厚道行不夠也吵不贏她,再有李家老頭老太和稀泥,說來說去都是她年紀小讓一讓,閒氣生了不少,倒把她慣得氣焰更囂張了,還是後來都長了年紀,大家離得遠,平日裡接觸的少了,這才好些了。
然而畢竟以前因為李家小妹或多或少地都吃了不少暗虧麼,看著王文英跟她吵起來,妯娌幾個雖然裝佯勸架,其實心裡暗暗叫好呢,大小姑子三個,就屬這小姑子最惹人厭了,年紀最小心眼最多又會裝乖賣巧,常哄得家裡男人也向著她,得了便宜還賣乖,把這幾個嫂子氣的肋下生疼心下暗恨,要不是後來入門時間久了,養兒育女的
夫妻感情漸深,還不知道要受多少氣呢。
李小姑見李衛夫妻倆都板著臉不說話,自家酒鬼丈夫是個不中用的,被人潑了茶坐著坐著居然迷瞪起來了,兒子兒媳倒是跟著了,之前還敢說兩句,這見著舅舅也不高興的樣子,那嘴就跟鋸了嘴的葫蘆似的消了聲。一時孤立無援,深覺被欺負了,掩著臉嗚嗚咽咽地哭起來,倒是顯得彆人多過分了似的。
自家這苦主都還沒怎麼樣呢,她倒有臉哭上了,王文英被這無賴行徑氣得不行,“大過年的你哭什麼呢,怎麼又想給彆人扣帽子是嗎有理沒理你心裡沒點數,就會哭哭哭,一把年紀了也不嫌丟人,你以為你三歲孩子呢”
“三嫂,就算她姑父講的不對,你當嫂子的潑茶就有理了不成再說哪句話講的不對了,你家李婧不是女娃娃不成,誰家女娃娃最後不要找個婆家的,就你家孩子金貴不成”聽著王文英毫不留情的嘲諷,李家小妹也顧不上假哭了,忙反駁道,露出乾乾淨淨一滴淚也無的臉頰來,連眼圈都不見紅,可見之前也是光打雷不下雨。
“潑茶都是輕的了,我家閨女怎麼養關你屁事,你一天天的在背後嚼舌頭以為我不知道是不是先把你自己家那爛攤子收拾好再說吧,哦,你家丫頭倒是不讀書,小小年紀就下來打工了,知道的說你是親媽,不知道的還以為得是後媽呢。”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各不相讓,吵得熱鬨,吵來吵去那波及範圍也越來越廣了。
見吵吵嚷嚷鬨得實在不像話,一直坐在上頭裝聾作啞不出聲的李老太眼見著閨女要吃虧了,怎麼能忍,立時就要將王文英好好罵一頓出氣。
在老頭子的不斷示意下才勉強出聲打起了圓場,隻是不管怎麼說,心裡還是偏著自家閨女,再加上內心深處也很是看不上老三家的,話裡話外都是說王文英當嫂子的脾氣大不饒人捎帶腳的還嫌李婧個女娃娃不懂事不曉得尊重長輩。
老太太都下場了,大家飯也吃的差不多了,看戲看了半天,忙三三兩兩地跟著勸了幾句,妯娌姑嫂的勸王文英李小姑
,兄弟連襟的也忙著勸李衛消消氣。
李老太這樣顛倒黑白的一番話將王文英氣的倒仰,果然是家學淵源呢,母女兩個一路貨色,慣會無理也要攪三分的,辯駁了幾句,她也隻當做聽不見絮絮叨叨還是那套大的要讓小的沒壞心之類的歪話。
王文英實在懶得浪費時間在這看這副嘴臉,也不打算再繼續歪纏下去了,喊上自家閨女,兩人掉頭就走了。
李家老娘話還沒講完,媳婦孫女居然掉頭就走了,可把老太太給氣著了,立馬調轉槍頭把李衛給說了一頓,翻來倒去地講他不當家怕老婆。
老婆孩子都被氣走了,留下李衛聽著自家老娘絮叨了半天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不等她儘了興,瞅著個空子,隻說吃好了也離了屋子,追著老婆孩子去了。
李衛一家三口都離了席,大家夥沒了戲看,或真心或假意地勸了一通猶在生氣的李家老娘和李小姑,也三三兩兩地出了門,找人拉閒呱或是打牌賭錢,乾自己的事去了。
李家兄弟五個姐妹三個,又各自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年紀大的都做了爺奶外公外婆了,這麼烏泱泱幾十口人,自家當然是住不下的,也沒這麼多房子啊,家近的就吃了飯回自家去了,剩的不回去的就相互擠擠或是借住親戚家。
這除了李家老大、老二夫妻倆還留在村子裡,老三李衛和老四早早地就進了城,三個姐妹也或遠或近地嫁到了其他村子,不過相對來說都交通方便,離得不算很遠。
李家兄弟姐妹們各自成家之後逢年過節就都要聚在一起,像過年這樣的大日子,一般都是自家早早吃了年飯然後再回李老頭他們那兒一起吃晚飯的,等過了初一,隨便啥時候想走都行,這麼多孩子,當然不可能年年都聚齊,但是孩子養的多,就算聚不齊也是一屋子人都站不下了,李老頭老夫妻常為自家的人丁興旺而自豪。
像今年過年兄弟幾個倒是都齊了,二閨女一家卻沒回來,不過畢竟是閨女麼,走不開也正常,老夫妻兩個表示能體諒難處,這要是幾個兒子媳婦敢不回來吃飯,那才是捅了馬蜂窩呢。
為了消停過個年
,不管私下有什麼想法,幾家人到了除夕的時候都還是回村子裡一起過的,至於真有事回不去咋辦,那還能咋辦,涼拌唄,真不回去也不能咋樣,隻不過跟留了個話柄似的時不時就要被拿出來說一嘴讓人厭煩。
原身正是因為之前托詞李婧高中課業繁重假期短要好好看書學習,推了兩年沒回來,把李衛一個人派回鄉下做了代表,自家和閨女留在城裡,惹得李家老兩口頗為不快。雖然孝敬一點沒少收,但是不按他們的規矩來,就是不行。
原身倒也不算全是托詞,上了高中本來就功課重,就想著放假幾天給孩子好好放鬆放鬆休息一下呢,這要是回老家還得自家先早早就吃了年飯,然後奔波幾小時回去,一堆人吃吃喝喝地鬨騰,晚上又聚在一起喝酒吹牛通宵打牌,煙花炮竹也是東家放了西家放,住又住不開休息也休息不好,等初二再回來,大人孩子都累,寒假總共才多少天呢,白白折騰啥,再說了,做爺爺奶奶的也並不是想孩子了想親近親近,不過是為了麵子好看一大家子團團圓圓叫外人瞧著喜慶熱鬨羨慕罷了。
自家孩子自家疼,原身才不願閨女回去受這個苦呢,所以連著兩年都是李爸爸一個人代表全家回去,母女倆在自家舒坦過年的。
這頭王文英吵完了帶著閨女出了門才翻出來這段記憶,也沒覺得原身的做法有什麼不對的,又不是年年不回去,當長輩的難道不能心疼心疼孩子麼,再說了,每年的孝敬補貼也沒少給,該做的李衛夫妻倆一分也沒少,還非要揪著點小處不放,時不時就拿出來說嘴,這做法就叫人不爽快了。
就這趟回來吃飯,打一家人進家門開始到上了飯桌上,就這會兒功夫,已經陰陽怪氣講了好幾遍了,平日裡一年到頭見不到也沒見你們少吃半碗飯呢,說來說去還不是覺得麵子受損了,難道自家夫妻倆要跟個二傻子似的,啥都聽你們的不成。
再說了其他人沒回去的時候也沒見有這麼苛求的,還不是偏心眼看不上自家的緣故,王文英越想越氣,深覺這夫妻倆往日的孝敬都白瞎了,還
不如扔水溝裡呢,好歹還能聽個響,總比這給了還要受氣強。
然而要真是不給或是哪裡給少的話,想想李家老頭老太往日的做派吧,該主持公道出來調停孩子們之間糾紛說句話的時候就好裝個耳聾眼瞎什麼的,其實身體好的很呢,那是半點虧都不會吃的,自家要真是哪裡沒做好的話,說不得真能乾出跑到李老師學校找他們領導討說法這樣的事情來,至於對於子女們會有什麼樣不良影響,那可不在人家的考慮範圍之內。
哎,老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要是遇到不明事理的老人家簡直是災難,一寶什麼的是不要想了,能消停安生地過自己的小日子就謝天謝地了。
作者有話要說二更來啦,各位周末愉快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