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今天怎麼這麼高興發生什麼好事了”見蘇晚晚一直眉眼帶笑的樣子,陪在旁邊的蘇愛華老太太不由詢問道“你好些天沒來了,最近怎麼樣”
“嘿嘿,剛想起一件好玩的事情,”一想到薑波那個賤人在自己跟前接二連三地摔倒爬都爬不起來,蘇晚晚就覺得心情暢快得很,轉頭對著麵帶關心的老太太道“沒事,蘇媽媽,你彆擔心我,我最近挺好的。”
“哎,你就會報喜不報憂”蘇愛華一想到蘇晚晚嫁的那個男人就皺眉頭,隻怪當年自己沒顧得上,要是幫著多看顧一點,也不至於讓晚晚剛出社會就嫁了人,年輕輕的小姑娘什麼都不懂,被這種老油條幾句話一哄可不就上了當了麼。
買豬還要看圈呢,何況是嫁人這麼大的事情,晚晚要是有父母操持萬萬不可能沒到結婚年齡就跟這薑波在一起了,即便是真在一起了,有娘家人撐腰,這男人也不敢打老婆打孩子那麼過分。
隻可惜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打又打不過離又離不了,又舍不得孩子,隻好這麼一天天地耗著,也不知道哪天是個頭。
想著想著,老太太這心裡就難受起來,雖然蘇晚晚自己兒子都十幾歲了,但是在老太太這兒還當她是個需要人嗬護疼愛的小姑娘呢,“你要有什麼事千萬彆自己憋著,就算我老了總能聽你說話給你出出主意,這院裡這麼多出去的孩子呢,總有能幫得上忙的,那薑波要是又胡咧咧或是動手什麼的,你可彆犯傻幫忙瞞著,這種事有什麼好丟臉的,該報警就報警,這種人就是欠教訓”
這老太太正是當年在院門口撿起被遺棄的原主給她起名照顧她長大的孤兒院院長蘇愛華,原主因為是個小姑娘,小時候身子又不健壯,總愛哭鬨不休難帶的很,一直都沒能成功被人領養走,等於是蘇院長一手帶大的,兩人之間雖然沒有母女名分但天長日久的相處實際上感情很深,是以原主一直延續著小時候的習慣喊“蘇媽媽”,即便長大獨立出去之後這稱呼都沒改過。
蘇晚晚早在原主的記憶裡知道這個院長媽媽是個好人,真正的柔軟心腸慈悲
為懷,真的見到本人了,才發現並不是原主的情感濾鏡所致,老太太現如今70多歲人了,可能因為常年憂慮操心的緣故,頭發花白皺紋滿布,不比有些城市老太太那麼精致年輕,可打眼一看就是個慈眉善目的和善人,臉上的皺紋手上的青筋都叫人覺得安心溫暖。
院裡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她的照拂下長大的,雖然因為時間精力有限,有的關注多些有的關注少些,但院長媽媽給了他們自己所能給予的全部的愛和包容,給了年幼的他們一個家,一個躲避風雨的溫暖港灣。
對比有些地方克扣物資虐待孩童的新聞,陽光孤兒院的孩子們已經算是很幸運了,雖然不幸被家人拋棄或是因為一些意外事故沒了父母親人,但有善良正直的蘇媽媽在,已經少了許多的苦難和折騰。
因而原主自從離開孤兒院獨立生活以後,總是隔段時間就回孤兒院裡看看,哪怕自己收入不高也要攢錢給院裡添置些東西,或是玩具書本吃食或是其他的一些物件,不拘多少,總是她的一片心意,不獨是原主,許多從陽光孤兒院出去的孩子,在自己有了能力之後也一直沒忘了反哺這件事。
這可能就是愛的一種傳遞吧,因為自己曾經得到過來自他人的善意和幫助,所以有能力之後也就自然而然地想要幫一幫其他人,一顆無意間播撒下的善意的種子,到了最後往往會有些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雖然也有的人被領養走了或是長大之後就再也不跟當初院裡的人有任何接觸,甚至生怕旁人知道自己出身孤兒院,這也不過是個人想法不同選擇不一樣罷了,畢竟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總是免不了會遭受些指指點點猜疑難堪,選擇與過去一刀兩斷開始新生活也是人之常情。
原主倒沒有這樣的顧慮,她三十多年來一直生活在江城,從未離開去過外地,也不見什麼失散多年的親人淚眼滂沱地找來抱頭痛哭痛訴苦衷不得已,孤兒院對她來說,就太重要了,就仿佛是她的另一個家一樣,作為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她總是希望自己的家能夠原來越好的,而家裡的弟弟妹妹們也能夠每天開開心心無憂無慮地成長。
能幫上忙,
對原主來說不僅僅是付出更是收獲,她可能付出了一些時間精力金錢情感,但同時更多的卻是收獲了滿足與欣慰以及內心的安寧與平靜,如果真的對孤兒院裡的人和事不聞不問一走了之才是叫她坐立難安夜不能寐呢。
而原主這種行為顯然叫薑家很是看不慣,依他們來看,孤兒院長大又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有什麼好拿出來說的,該閉口不提才是,偏偏原主談論起來毫不避忌,弄得本來不知道這個事情的人也知道了,叫薑家大大的丟了麵子。更何況去那裡賣力氣就算了,居然還要捐錢買東西,莫不是腦子壞掉了,都已經嫁人生子了,不往家裡摟錢居然要往外麵撒,以為自己是什麼有錢人不成
為著這個事薑家上上下下沒少明裡暗裡地說,可說歸說罵歸罵,回過頭來,原主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氣個半死也沒用,隻好睜隻眼閉著眼聽之任之了。
原主則是覺得莫名其妙,她花的是自己掙的錢既沒伸手問薑波要過一個子兒,也沒大手大腳不管不顧全部拿到孤兒院去,這有什麼好打岔的,沒錢怎麼了,沒錢就不能儘自己的一份心了麼,再說了,這個社會上能堅持做善事的可不一定就是腰纏萬貫的有錢人。
不過孤兒院這個事情,也隻是原主和薑家日常相處中諸多矛盾中的一個而已,有時候,薑家人正是知道原主對孤兒院的看重才會故意說來戳她心窩子的。
“放心吧,蘇媽媽,我又不傻,最近真的挺好的,”蘇晚晚暗自慶幸自己今天出門前粉擦得厚,不然給老太太看到自己臉上的痕跡,怕是要難過了,未免老太太接著追問之下漏了陷,蘇晚晚忙轉移話題,“最近院裡怎麼樣,孩子們怎麼樣,你的身體怎麼樣啊”
其實蘇愛華這個時候早都過了退休年齡了,已經更名為陽光兒童福利院的院長也另有其人,不過是老太太放不下這個孤兒院放不下這些小孩子們,因此每天沒事就過來溜達溜達看看罷了,好在繼任者也是當年從這兒走出去的一個孩子,對老太太很是感激敬重,因而老太太的日子過得跟退休前幾乎也沒什麼差彆,隻不過是動手的機會減少了,動嘴動腦變多了而
已。
“挺好的,都挺好的,現在政策越來越好了,願意做善事的老百姓還有企業也多,小家夥們不缺吃不缺喝的,除了沒父母以外其他的也沒什麼不一樣的。”一說到院裡這些孩子們,老太太就高興得不行,打開了話匣子似的,這個最近乖一點了不淘氣了那一個說不定很快就要被人領走了之類的說個不停。
有的孩子的情況蘇晚晚知道個大概有的就丁點印象都沒了,畢竟是旁人的記憶,又隔著不知道多少年的光陰,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其實記得並不怎麼清楚了,不過不妨礙她在旁邊認真聽著老人的介紹,兩個人說說笑笑邊走邊溜達。
除了正在學校上課的孩子外,孤兒院裡白天也還有不少孩子在,有的是太小了還沒到上學的年齡,有的是身體不好身有殘缺,還有的是讀書讀不下去了一時找不到出路暫時留在家裡照顧弟弟妹妹們,大孩子小孩子們湊在一起遊戲看書熱鬨得很。
原主沒什麼事的話隔個一兩個月總會過來一次的,有時呆的長有時待不了多久就要走了,因此這些孩子們對於蘇晚晚還算是比較熟悉的,而且她小時候也是住在孤兒院裡的,這讓院裡的這些孩子們心裡上更是有一種親切感。
因而,蘇晚晚跟老院長這一路走來,很快就受到了留守在院裡的小家夥們的熱情招呼,有喊“蘇奶奶”“蘇媽媽”的,有喊“蘇阿姨”“蘇姐姐”的,大家七嘴八舌地喊完,大概也是發現眾人喊得不一樣,對麵兩個人又都姓蘇,再想想院裡還有好幾個姓蘇的,一時嘻嘻哈哈笑成一團樂得東倒西歪的。
這樣的場景在原主的記憶裡也不是偶然,畢竟跟著蘇愛華姓的孩子不是一個兩個,有時候在孤兒院裡碰上了,這些年幼的小孩子們打起招呼來就顯得亂七八糟的,要是年齡有差性彆不同還好點,如果年齡差不多又同性的話,那就更是熱鬨了,小孩子們對於大人的喜惡往往有種驚人的直覺與敏銳,知道蘇晚晚他們並不會生氣自己的取笑打鬨,笑鬨起來就更是張揚恣意了。
原主自然不會在意這些,雖然孩子多了湊在一起嘰嘰喳喳的難免會吵,有的又因為身體或是性格
原因顯得不是那麼“懂事乖順”,可那有什麼關係呢,她自己就是在這兒長大的,對於這些孩子們的小心思小脾氣了解得再清楚不過了,也願意花時間哄他們開心,畢竟這些孩子們不可能遇到的每個人都是心懷善意的,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自然要儘量照顧給他們多留下些愉快的記憶才是。
原主對於怎麼跟這些孩子們相處都是駕輕就熟的,蘇晚晚自然不能砸了人家的招牌,也拿出十足的耐心陪著一起做遊戲或是講故事,還幫著調停了幾個小夥伴之間的矛盾爭執,又相互分享了些小秘密,在院裡從這兒轉到那兒忙個不停。
老院長遠遠看到這些大孩子小孩子鬨成一團的樣子,也十分的欣慰,覺得心裡熱乎乎的。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是陪伴是愛是包容。
小孩子的世界說複雜也複雜不到哪裡去,有時候停下腳步聽聽這些小家夥們說說話玩個小遊戲就足夠他們高興許久了,畢竟對於這些住在孤兒院裡的孩子來說,他們早早的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知足常樂”這件事,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容易滿足不貪心的小孩。,,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