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楊妃在得知楚皇駕崩的消息之後,就知沈長歌的計劃已經成功。
這時候,一隊侍衛走來,為首之人便是路河。
路河態度恭敬,道“楊妃娘娘,四皇子殿下,臣是譽王麾下副將,特來保護你們。”
說罷,路河出示了自己的腰牌,以證明自己的身份。
楊妃看了看,頷首,謝道“有勞各位了。”
在新帝即位之前,勢必有很多人都在盯著楚矜,楊妃不能讓楚矜有任何閃失,他是她的命。
路河又道“清歡殿簡陋,還請娘娘和殿下收拾一下,隨臣遷往東宮。”
東宮,一直以來,都是太子的居所。
楚皇生前沒有立過太子,東宮也就無人居住。
如今,楊妃帶著楚矜搬到了東宮,也就是昭告天下,楚矜就是未來的天子,他是即將登基的新帝。
楊妃早就料到自己要搬出清歡殿了,道“東西已經收拾好了,這就隨大人去吧。”
臨走前,楊妃回眸看了眼“清歡殿”三字匾額,心中感慨萬千。
十餘年前,楊妃為了保全自己和楚矜的性命,也為了心中那一份怨懟,她搬來了這裡,這麼多年從未踏出過半步。
而今要從這裡離開了,瞬間心思複雜難解。
樹木依舊還是當年的樹木,人卻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人了。
十年,不過一瞬。
楊妃坐在轎子上,最後將這一片的風景收於眼底,“起身吧。”
楊妃母子入住東宮的消息,很快就傳播出去了,再加上是路河親自護送,一時間掀起軒然大波。
路河可是譽王最親近的屬下,他護送楊妃母子住進東宮,不就是意味著譽王有意扶持四皇子登基嗎?
如今的譽王,權勢熏天,無人可比。
朝中官員眼尖耳靈,慣是會見風使舵,他們恨不得趕緊巴結上譽王。
這不,眼見譽王有扶持四皇子為新帝的意思,他們也紛紛表態,提議立四皇子為帝。
當然了,朝中還有一部分是楚皇的心腹,他們則提出抗議,正所謂立嫡立長,應該由三皇子楚仁登基。這一部分人力舉三皇子登基。
於是朝中形成了兩派,兩派相爭,必有一敗。
對此,楚玦並不急著打壓,他要趁這個機會看看,朝中還有多少是楚皇殘留的人,或者是那些與他為敵之人。
除了這兩派人之外,有一人顯得特彆獨特,那就是崔逢了。
崔逢既不屬於譽王黨,也不屬於反譽王黨,他保持自己的立場。
又因為崔逢名聲極好,尤其是在民間,百姓們都十分尊敬且崇拜他,隻要他說什麼,百姓們都會認為是對的。
所以崔逢的立場,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價值。然而他遲遲不站隊,兩派人都明裡暗裡拉攏過他,都被他拒絕了。
為官多年,崔逢一直是這樣的秉性,軟硬不吃,任何人都拿他沒辦法。
這件事傳進了沈長歌的耳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