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說強弱是完全取決於外部條件的!
很多時候,當幾百上千萬的人團結一致,強弱的關係就會發生翻轉。
更何況,羅亞所說的話語,讓人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就算在惡劣的環境中,都能孕育出胸懷正義的人物,那麼,在正常的、美好的社會秩序下,怎可能反而產生更多的背離正義之家?
無論哪個時代,心懷正義之士都不會缺席。
在革命軍創造的這片土壤中,絕不可能培育出比在世界政府統治下更為糟糕的世界。
“既要對內也要對外。”
龍低聲地重複這句話。
一直以來,羅亞仿佛始終堅守著這一原則。
革命軍並不是那種隻會躺在過去的功績上安逸享樂的地主老爺,不是掌控權力萬年的害蟲。
麵對腐敗的貴族,羅亞毫不留情;同樣地,麵對革命軍內部腐化墮落的成員,他也決不手軟。
為何要在和之國發動農民對抗武士階層?明明革命軍自己就可以主導這個進程,主導對地主的審判。
為何要進行全麵掃盲?為何要讓革命軍的思想深入基層,深入鄉村,深入每一個十個字都不識的農民心中?
直到現在,龍才真正看清這一切背後的意圖。
這不僅僅是為了防範武士階層的複辟,也並不隻是為了單純地贏取民心。
他是在喚醒底層民眾的意識,每個人的命運隻能由自己去開創和晉升。
早在哥亞王國時期,羅亞就極其重視民眾的覺醒,引導他們自我覺醒,自我打破壓迫,而非依靠個人的能力包辦一切。
民眾的覺醒,民眾自發地反抗壓迫,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超越困境,避免被愚弄。
唯有如此,革命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革命就像一把最銳利的刀,任何弱勢群體乃至代表受壓迫階層的強大個體,都可以隨時拿起它;相反,統治者反而無法掌握這股力量。
羅亞打造了這把刀,並把它分發給每一位弱者,每一位受壓迫的人,這才是他始終堅持的目標。
他並不是為了創立一個名叫革命軍的組織,也不是為了所謂的天下霸業,甚至不是為了一時的新製度建設。
而是為了讓弱者真正有機會站起身來,讓曆史足以劃分出兩個階段的鬥爭武器。
今天他們對抗的是腐朽的武士階層,明天則是麵對代表著更強統治者的全世界政府。
然而未來,這把革命之刀也將直指已掌控世界的革命軍自身。
待到革命軍腐敗墮落的那一天,這把革命之刀也會鋒利地落下,將腐敗的革命軍粉碎,然後再重新煥發生機。
此刻,龍想起了羅亞當年離開歐伊科特王國時,留給暮蒙和哥動主國繼承者的遺書。
他在信中明確表示,對待民眾起義這類事情,不應打壓,而應積極看待。
他說貴族一旦掌握了天下和權力,便自視甚高,不再把民眾放在眼裡。
那時候的羅亞,是不是就已經預見到了未來革命軍戰勝世界政府之後,可能會成為新的壓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