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殿下,你看看這從洛陽送來的本話本。"
李世民從長孫無忌手裡接過一本書,看了看問道“三國演義?話本?”
“嗯,和陳壽所著的魏誌、吳誌、蜀誌大有不同。”
“那不就是市井之間杜撰的故事?”
“非也!”長孫無忌搖了搖頭,笑著說道“寫這書的人,怕是深諳兵法之道。”
“嗯?兵法?”李世民沒想到一個話本會讓長孫無忌這麼說。
“這是何人所著?羅貫中?沒有聽說過啊!”
“羅貫中是誰還沒有查到,但是你可知這書是從誰那裡傳出來的?”
“聽你這麼說?還是我認識的。”李世民說道“你說這話本來自洛陽?讓我想想洛陽有誰……”
他連續猜了幾個當地的名儒,但是長孫無忌都搖頭否定了。
“輔機,說吧,到底是誰?”
“你可還記得當日那個跟著鄭家那公子後麵有一個精通算學的少年?”
“你是說他?叫……顏開的?”李世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當時不是查過,他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子,不知道怎麼精通算學,投靠了鄭家嗎?”
“可還不止是這樣,前段時間名動洛陽的三首詩詞,也都是從他那裡傳出來的,據他所說那其中兩首詩是白居易的一首是杜牧的,但是並沒有人聽說這兩個人。”
長孫無忌笑了起來“一時間從他嘴裡出來這麼多有驚世才華的人,卻偏偏隻有他一個人認識,你不覺得這太巧了一點嗎?”
李世民點了點頭,按理說有這種才華的人,怎麼也該是小有名氣。
有那麼一個大家不認識的,還能說出是滄海遺珠,沒有被發現,但是一下出來三個……
特彆是其中一個叫羅貫中的,寫出這麼厚的著作三國演義,雖然自己還沒有看,但是既然長孫無忌說作者熟知兵法那定然不差的。
這些人就算是自己名聲不顯,但是不會是從地上長出來的吧?總該有師承的吧?
可查不到任何來曆,那就很有問題了。
“你的意思是,這些都是那個叫顏開的少年寫的?隻是假托了彆人的名字?”李世民疑惑的問道。
那少年不過十三四歲,寫詩還好說,要寫出這麼厚的三國演義,他得從幾歲開始寫?
是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亞裡士多德,能把全歐洲的羊弄過去剝了皮讓他寫書。
“不得而知。”長孫無忌說道“但是這個少年確實值得我們留意一下。鄭家不是進獻了一種新式水車嗎?”
“也和他有關係?”李世民驚訝的問道“他追隨鄭不器的兒子,那應該是我們這邊的人吧?”
“不太好說!”長孫無忌眯起眼睛說道“因為太子的女兒李婉順,幾乎天天都在他的家裡。”
“幾個月前太子妃帶著女兒出長安,前往洛陽,最後卻是一個人回來的,女兒就是留在了顏開的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