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焊接工藝,其實不僅僅是現代才有的,古代一樣有焊接工藝。
甚至在古代,是有電焊的,你能信?
古代人們並不了解電流和電磁現象,但他們發現了一些可以導電的金屬合金,如黃銅。
通過將這些金屬加熱到灼熱的溫度,人們可以使用這些金屬作為電極將其他金屬連接在一起。
這種電焊接技術在古羅馬和古希臘時期就得到了廣泛應用。
不過這次顏開他們使用的是鉚接和冷焊接相結合的辦法。
所有外殼鋼板的邊緣,在拿回廓定縣進行熱處理的時候,已經鍛打成大概4毫米的薄片。
上麵還開了不少的小孔。
把另外一塊鋼板拿來,兩塊的邊緣上下合在一起,就又是8毫米厚度的鋼板了。
而那些小孔對齊,把鉚釘穿過小孔用錨頭固定。
再高溫灼燒鍛打,讓鉚釘兩頭都封死小孔緊緊的貼合鋼板。
為此在造船旁邊,廓定縣的工匠還弄了兩個沼氣池。
把沼氣引出來以後,由羊腸做的小管接上銅嘴,就形成了一個可以移動的噴火裝置。
沼氣燃燒溫度能達到1800度以上,用來灼燒這些鉚釘再是方便不過。
同時在相拚合的兩塊鋼板裡麵使用冷焊接技術。
就是在兩塊鋼板上塗抹了酒石酸石膏的膏劑。
酒石酸是一種有機酸,主要通過羅望籽和桑果還有一些水果發酵得來的。
其他東西都好找,就羅望籽是顏開好容易請人從雲南那邊才買到。
這東西還有一個名字叫酸角,現在雲南有一棵貓哆哩酸角王的樹,樹齡已經超過了1600年。
顏開覺得自己這次買的酸角說不定就是貓哆哩的老祖先。
這種膏劑會在兩塊鋼板之中形成極為堅固的連接。
然後兩塊鋼板就會牢牢的集合在一起。
“靠北啊!咱們老祖宗也太強了吧!”
“現在我聽見啪啪的打臉聲啊,不知道現在東北亞那些人的臉痛不痛啊!”
“老祖宗算是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方法隻比困難多,居然真的可以通過當時的技術焊接鋼板!”
“其實古代焊接技術還真不少,不過能焊接這樣大塊的鋼板,應該是這個時代的技術巔峰了。”
對於華國網友的嘲諷,棒子和日子雖然覺得臉痛,但是還是不肯認輸。
“焊起來有啥用?不知道海水的腐蝕性嗎?這樣下海怕是兩三個月就要被鏽穿了吧?”
“有本事就不要買現代的防鏽塗料。”
對此都不用顏開說話,華國網友直接就給他們懟了回去。
然後雙方直接就在直播間裡麵吵了起來。
“沒見識不要緊,但是沒見識到處嚷嚷就是你們的不對了!”
“咱們古代海船要沒有防腐技術,你猜鄭和是怎麼下西洋的?”
“那是木船,和金屬船能一樣嗎?”
“金屬又怎麼了?你們不知道咱們從漢代開始就有烤藍技術了嗎?”
雙方網友吵的是沸沸揚揚,而顏開隻會用事實打臉。
首先這一批鋼鐵在煉鐵的時候就加入了3左右的銅。
這技術不是顏開教的,是大唐時候的工匠本來就會的。
宋朝的《嶺外代答》裡就有記載這種工藝“都郡鐵工鍛銅,得梧鐵雜淋之,則為至剛,信天才之美材也。”
然後就是網友說的烤藍技術了。
在古文中“鐵色青激”、“似霜”、“清剛”、“湛湛然黑色也”都是形容鋼鐵鍛造後的烤藍表麵。
對此大唐的工匠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喜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