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剩下的這個兒子朱允熥,皇上不待見,就連他的母家常家和藍家也都不喜歡他。”
“這麼說,朱政十年前……”
太子妃臉上寒意凜然:“你猜對了,朱政是早年間夭折的那個孽障朱雄英。”
“這些年他身上發生了何事,為何現在成了高天衛的指揮使,我也不清楚。”
“但從太上皇的態度看,他似乎是挺喜歡朱政這個人的。”
“不然也不會這麼大動乾戈,抬升常家的地位,連藍玉那老家夥都能沾到光!”
提到這事,太子妃心裡更覺委屈:“我父親為大明操勞一生,死後竟然還被人從鐘山上遷了墳!”
提起這茬,高仲遠也是一肚子火氣!
以前他們家的地被藍玉的乾兒子霸占,一家人走投無路,差點家破人亡。
若不是呂太常相助,哪有他今天的成就。
因此,當他聽說恩人的墳要遷出鐘山時,他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他還發動朝中的朋友,希望能加大影響力。
可不論他怎麼努力,似乎都收效甚微。
“高太傅!”
“我現在不想彆的,隻求咱們母子能平平安安,我就心滿意足了。”
“太子妃!”
“您放心,有我在,一定幫允炆保住太子之位,誰也奪不走。”
“那些武將向來看不起文臣,真讓朱政當了皇帝,大明江山就危險了。”
高仲遠此時鬥誌昂揚,信心滿滿。
他甚至相信自己能掌握大明未來的方向。
他覺得,他不再是為了個人而戰,而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寧。
呂氏聞言,鄭重地向高仲遠行禮。
“我和皇長孫往後就全靠高太傅照顧了。”
高仲遠連忙避開,沒讓太子妃行禮成功。
“太子妃言重了,這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高仲遠這麼說並非空口白話。
他在洪武十八年的會試中拔得頭籌,成績直逼殿試的狀元。
殿試的狀元畢竟是皇上欽點,難免有些主觀因素。
但會試第一可是經過眾多考官一致認可的,沒有真本事是不可能的。
因此,高仲遠憑實力在文官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他對文官群體的影響深遠,已超出了他官職所能達到的範圍。
比如現在,就算六部尚書見到他,也要給幾分薄麵。
此外,他還是前太子朱標的伴讀,這一層關係更增添了他在文官中的分量。
整個文官群體隱約以他為中心形成了格局。
呂氏這次也算摸清了高仲遠的立場,滿意而歸。
等她離開後,高仲遠從書架上拿下《韓非子》,隨後出門。
他打算去文華殿。
儘管之前遭到皇上的訓斥,但他的職位並未被撤銷。
所以他現在依舊是東宮伴讀、文華殿學士及修撰等職務。
為了實現目標,他打算發揮自己的專長——帝王之術。
他要用這個方法給朱政重重一擊,讓他在皇上麵前留下不良印象。
高仲遠雖已有計劃,但未急於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