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也能看出,朱元璋對自己或許摳門,對後宮的嬪妃也節儉,但對於這些孩子,他是絕對的大方。
所以在大明朝,當朱元璋的兒子或者孫子,真是福氣滿滿。
可惜了,他沒這福氣。
雖然剛到這世界,還帶著個係統,但這係統不給力,把他丟墳堆就撒手不管了。
朱正建一邊感慨命運不公,一邊狠狠咬了口雞腿肉。
儘管這分量挺足,可味道確實不敢恭維,感覺還不如高天衛那小子做的叫花雞來得美味呢。
但他依舊沒舍得停下嘴,畢竟吃的是朱元璋的飯菜,這意義可非同小可。
正當朱政還在跟手中的雞肉較勁時,其他皇子皇孫也察覺到了這邊的動靜,一個個瞪圓了眼,筷子都不自覺放了下來。
這日複一日的飯菜早就讓他們吃膩了,每頓飯都挑肥揀瘦,不是說這肉太硬,就是嫌那菜太爛。
反正總歸是不對胃口,所以每次都是草草了事。
可今天忽然見到有個吃得津津有味的,這家夥瞬間就成了他們中的另類。
有的人甚至放棄了吃飯,直接拖了個小板凳,坐到朱政跟前,就為了看他吃。
他們來湊熱鬨的心態各不相同,有的是出於好奇,有的帶著點輕蔑,還有純粹是看熱鬨不嫌事大的。
自然也有人坐在旁邊,邊吃自己的飯,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樣,衝著朱政冷嘲熱諷:“也不瞧瞧自己什麼身份,哪來的臉皮坐在這裡和我們共桌用餐?”
“你要是稍微機靈點,就麻利兒地收拾收拾,自己滾出去。”
“彆逼我親自動手趕你,到時雙方臉上都不好看。”
“允炆也真是,什麼阿貓阿狗都往裡領。”
“你不過是泥腿子一個,有什麼資格出現在這兒?”
朱政那臉皮厚得堪比城牆,這幾句話哪裡能傷得了他?
他依舊該吃吃,該喝喝,那些話左耳進右耳出。
他才不信這些人能真動手揍他。
要知道,他發起火來,連朱棣的兒子都照打不誤。
還怕這幾個小家夥不成?
隻是這話讓朱允炆和朱允熥聽了心裡不太痛快。
朱允炆性情溫順,心中自有盤算,且十分在意彆人的評價,自然不敢與皇叔爭辯什麼。
朱允熥則不然,他行事隨意得多,見朱政被欺負,當即擋在了朱政身前。
對著一群長輩就是一頓懟:“你們讓開些。”
“我就讓我哥吃我的飯,關你們何事?”
“又沒吃你們的,又沒喝你們的?”
對於朱允熥的袒護,朱政心裡美滋滋。
他沒想到,前太子的三兒子竟如此講義氣。
朱允熥出麵後,豫王朱桂也為朱政說話:
不同於朱允熥,朱桂已封王。
且他的生母雖非皇後,卻也是後宮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因此,他的話還是有些分量的。
“你們這副模樣成何體統?”
“先生教你們的禮儀都忘乾淨了嗎?”
“還不回自己位子好好吃飯,再敢胡言亂語,小心我告訴母妃,讓她扣你們的月錢。”
眾人一聽,頓時規矩起來。
雖說這月錢不是說扣就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