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攸暗暗決定,不能讓高敖曹守衛洛陽,準備將他打發到河南去。
最後元子攸隻能看向楊忠。
楊忠是元子攸親政後,最大的驚喜。
這名南朝降將,軍事能力和高敖曹比肩,政治上也很有嗅覺,元子攸讓他在洛陽募兵也做得很好。
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出身,不像是渤海士族出身的高敖曹,又或者是爾朱榮舊部身份的奚毅,楊忠是清清白白的,在洛陽他隻能忠誠於自己。
而楊忠也不愧於這個忠字,對元子攸忠心耿耿,現在元子攸也隻有他能依靠了。
麵對元子攸投來的目光,楊忠也隻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無論是戰還是降,總還是要先打再說。”
元子攸連連點頭,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楊忠的意思。
就算是投降,也要先打上一場再投降,這樣才能爭取優待。
如果未戰先降,那也隻能任人魚肉了。
明白了這一點後,元子攸也不猶豫,直接將自己手上的軍隊全部交給了楊忠。
元子攸命令楊忠帶兵守衛北中城,阻擋可能南下的蘇澤大軍。
——
壽春。
楚王蕭繹帶著自己的部將王僧辯,最終還是騙開了壽春城門。
楚王蕭繹立刻誅殺了壽春太守韋放的舊部,控製住了壽春附近的地區,也總算是奪下了一片根據地。
在賀拔勝的擁立下,皇三子蕭綱在建康登基為帝,尊蕭衍為太上皇,將之囚禁在台城上的佛堂中。
蕭綱控製了建康和揚州附近的區域,算是整個南梁最精華的京畿區域。
皇五子蕭綸,擔任徐州都督,在賀拔勝起兵造反的時候,沒有派兵前往建康勤王,但是在蕭綱登基的時候,蕭綸也沒有向建康朝賀,態度非常的曖昧。
但是蕭綱為了拉攏這個弟弟,也派出使者冊封了蕭綸,繼續任命他為徐州都督,並加他的王爵為魯王。
皇六子蕭續,作為最早的勤王軍首領,在見勢不妙後就立刻帶領隊伍逃離了建康。
蕭續來去如風,在前往建康勤王的時候速度飛快,在逃跑的時候也速度飛快,如今已經撤回了自己的封地廣州。
蕭續是蕭綱的同母弟,雖然當年蕭續也是帶頭攻打蕭綱的,但是蕭綱依然想要爭取這個弟弟的支持。
蕭綱攻下台城後,從冷宮中救出了自己的母親丁貴妃,登基後更是尊為太後。
丁太後親自給蕭續這個兒子寫信,讓他臣服於自己的兄長,兄弟二人齊力撐起大梁。
蕭續麾下的大將柳仲禮認為這是蕭綱的緩兵之計,他請求蕭續立刻在廣州拉起一支隊伍來,退可以割據嶺南自保。
但是蕭續可能是在建康被打怕了,接受了兄長蕭綱的冊封,成為第一個向蕭綱稱臣的藩王。
不過這也不代表蕭綱的日子就好過了,吳郡、會稽、錢塘,這些地方的官員都曾經起兵勤王,他們回到地方後依然不承認蕭綱的正統。
除了這些內憂,還有外患。
侯景占領江陵,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能乘船南下,建康城隨時可能被北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