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前線,沒有人比荊州百姓更清楚戰亂的痛苦了。
隻有早日平定這個亂世,百姓最後才能過上好日子。
——
北麵全麵開動戰爭機器,南朝這邊就有鬆弛感多了。
這兩年來,南朝局勢並沒有走向穩定,反而是更加混亂起來。
首先是建康。
退位的蕭衍不到幾個月就迅速老病而死了,但是坊間都傳說是蕭綱逼死了自己的父皇。
這些流言還不是蕭綱最大的麻煩。
賀拔勝和蕭綱這對表麵君臣,在同舟共濟了一陣子後,就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最終結果是賀拔勝成功乾掉了蕭綱,改立了蕭綱兩歲的兒子蕭大器為帝。
這下子賀拔勝徹底失去了正統性,甚至蕭綱這個遺腹子蕭大器到底是不是蕭綱的兒子,民間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甚至有傳言說蕭大器是賀拔勝的兒子。
在壽春的蕭繹和王僧辯見到了機會,立刻出兵攻打建康。
隻不過瘦死的駱駝要比馬大,賀拔勝還是擊敗了王僧辯的部隊,嚇得蕭繹丟下大軍又逃回了壽春,害的王僧辯隻能收攏殘兵也跟著撤退。
按理說,這兩方在建康打生打死的時候,盤踞在嶺南的蕭續應該抓住機會出兵。
但是此時蕭續也陷入到了俚亂之中。
嶺南俚人數量龐大,但實際上各種作風習俗都已經高度漢化。
但是蕭衍對於這些嶺南俚人,一直采用放任懷柔的政策,隻象征性的收取一些羈縻統治的供奉,並不對他們征稅。
蕭續為了打仗,也派出稅吏對俚人征稅,一下子就引起了俚人不滿,其中高涼地區的冼氏部落旗幟最為醒目,迅速聚集了大量的俚人,開始了對蕭續的叛亂。
而蕭續打仗實在是不行,他派遣手下大將柳仲禮,卻被雜牌的俚人軍隊三次擊敗,甚至最後一次領頭的俚人首領是個十六歲的女娃,聽說這個女娃因為和高涼太守馮寶定親,所以被稱呼為冼夫人,她指揮打仗十分厲害,柳仲禮丟盔棄甲損失慘重,從此就避戰不出。
南朝局勢如此混亂,這些年來暗中準備投降北方的地方官員也不少,侯景在江陵就接待過不少往來的懸鏡司使者,知道他們對南梁內部的情報十分靈通。
這樣的準備,這一次陛下北伐定然能成功,接下來就是南北重歸一統了!
侯景懷著激動的心情,終於在五月十日等待了蘇澤禦駕的先遣隊伍。
負責開路的是蘇澤的禁衛首領陳崇,侯景對於這位出身六鎮的同鄉也不敢怠慢,雖然陳崇在功臣序列中的排名靠後,但是人家妥妥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是皇帝陛下最信任的貼身侍衛。
陳崇檢查了江陵的安防後,五月十六日,蘇澤的禦駕終於抵達了江陵城。
這一次禦駕親征,是自苻堅之後,南北一統再次出現曙光。
為了這次統一之戰,蘇澤幾乎帶上了全部家底。
除了蘇綽留守長安,負責後方的軍糧運轉之外,大部分文官武將都被蘇澤帶到了江陵。
除了江陵這路外,慕容紹宗自徐州起,攻打壽春的蕭繹部。
然後再從一北一西兩個方向,共同進攻建康。
長江上,戰船連綿。
兩岸邊,旌旗烈烈。
站在江陵城上,蘇澤檢閱了水陸二軍,緊接著下令開拔!
明天就完結了,新書下周一開,書名還沒確定。
感謝大家支持,肥鳥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