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收視率有多恐怖?
這個數據直接就打破智能時代以來的最強記錄!
甚至可以說。
除了首屆春晚,再無這樣的巔峰記錄。
不過首屆春晚能有這樣的收視率,也是有一些特殊的曆史關係的。
首屆春晚第一次采用現場直播形式,觀眾可以點播歌曲、通過電話參與節目互動,以及第一次看到眾多明星雲集,這些創新元素極大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在當時農村脫貧致富,彩色電視開始出現,電視廣播技術的普及和運用為晚會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使得晚會能夠覆蓋更廣泛的觀眾群體。
而且沒什麼太多的節目或者娛樂方式,大家對春晚的忠誠度遠比現在高多了。
據不完全統計,首屆春晚的收視率突破了60!
從此再也沒有可以超越這個數據的存在。
而50!
已經是智能時代來臨以後,最強,甚至斷代級的收視率。
有此收視率,不但《打工奇遇》一戰封神。
就連本屆春晚也將一戰封神。
這豐功偉績將由在場的所有節目組人員來享用!
焉能不高興?
焉能不興奮?
另一邊。
春晚舞台現場。
果不其然。
經曆了巔峰級收視率後,接下來的第13個節目就顯的平淡無味了。
第13節目也是語言類節目,不過不是小品,是相聲。
有了《打工奇遇》的光輝籠罩,這個相聲顯得索然無味。
就像人嘗過美味佳肴後,再讓你去吃糠咽菜,一定受不了。
很快。
隨之而來的是收視率下降到了44,跌幅有點嚴重。
觀眾都是現實的,節目好看就看,節目不好看就直接退出直播間去刷彆視頻,或者打遊戲去了。
當然也有一些觀眾很忠誠,不管節目好壞都守在電視機前。
第十四個節目,是個朗誦類節目,收視率又下滑了一點,隻有42了!
第十五個節目,是個魔術表演,收視率稍微持平,保持在了42。
第十六、十七個節目都是歌曲。
收視率又跌了一點,到了40的關卡上。
總導演蕭武、總策劃老程領銜的導播組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由的有些心揪了。
這高潮來的快去的也快。
50的巔峰收視率沒有維持幾下,就大跌到了40。
看樣子40肯定是穩不住了,跌破是遲早的事。
但是。
讓導播組更想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麵呢。
十幾分後。
第19個節目來了。
又是比較吸引人的小品節目!
很多聽說有小品的觀眾又跑了回來。
收視率稍微回暖了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