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讓他忌憚的是趙匡胤,但這個趙大目前毫無發跡跡象,王城司甚至一度查不到趙匡胤這個人。
錢弘佐的殘存記憶中,記得趙匡胤是官二代,他爹似乎做官不小,然後命王城司從姓趙的高官查起,再查其子,這才找到趙匡胤這個人。
此時的趙大,還隻是郭威禁軍中芝麻大的小軍官——行首,類似於吳軍編製裡的伍長,麾下兵不滿十。
但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小軍官八年後就會篡位當皇帝,那隻要腦子正常的人,都是不會信的。
經過與重臣們的商議,基本確定了接下來的國策。
一是不再向中原王朝稱臣了,朝臣們一致反對繼續向中朝稱臣,實質上就是大家已經默認接下來錢弘佐就要稱帝了。
二是先北後西,四麵攻略。計劃今年秋後,大軍三路北伐,徹底攻滅南唐,兼並淮南,建立起江淮防線,然後再西進攻滅混亂中的湖南與芝麻大的荊南。
接下來,再圖謀龜縮於兩川的後蜀、嶺南的南漢國以及交州。
水丘昭券也建議錢弘佐登基稱帝,一是可以獲得法統,征討四方更加理直氣壯。因為吳這個國號最早是唐昭宗封的,按照法統,吳國的疆域隻在長江以南,即浙西西道與浙江東道。要獲得法統上的合理性,就必須稱帝。
就好比是按照21世紀的國際法,你要宣稱某個地方是你的,你必須得拿出理由來。
因此,隻有錢弘佐成為皇帝,才能宣稱對整個中國都擁有統治權。這樣,征討四方才有正當性。
二是提升士氣。兩浙的百姓們當兵打仗,傷亡也不小,錢弘佐稱帝,就可以拿到額外的一筆賞錢,對於士氣的提升是實打實的。
三是安定南唐舊臣的人心。如果不稱帝,那些舊臣們人心就會不齊,甚至與李璟私底下再勾勾搭搭。
錢弘佐頓時對水丘昭券更加佩服了,果然不愧是宰相,勸進都勸得這麼有水平,每一條都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但如果稱帝,那麼還有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國號。
錢弘佐問道“我若稱帝,以什麼為國號呢?”
水丘昭券給了他兩個選擇,一是國號為“吳”。
因為按春秋以來的禮法,一般都以封號為國號。
比如漢高祖劉邦,他的封號是漢王,所以,在他打敗項羽後,稱帝,國號為漢。
那麼按照這個規矩,錢弘佐如果稱帝,那妥妥的就得以“吳”為國號。因為最早唐皇封錢鏐為吳王,之後又有後漢朝封錢弘佐為吳國王。
所以,叫大吳朝似乎很合理。
另一個備選國號為“越”。
這個就純粹根據封地為號了,吳越國起家在杭州,杭州古時是越國,便以越為號。
號“大越朝”。
這可讓錢弘佐犯了難,吳跟越這兩個國號,曆來都是割據偏安政權,選哪個都有點像是江南流亡小朝廷。
按禮法,應該選吳為號,但大吳這個名字,總讓錢弘佐聯想起大霧,總覺得有點蒙人一臉的感覺。
叫大越朝吧,讀音更加上口。但裴堅極力反對,因為上一個用越為國號的,正是錢鏐乾掉的老上級——董昌。
當年董昌秀逗了,占了一州之地就敢稱帝,號“大越羅平國”,很快就被錢鏐攻滅。用越作為國號,有點不吉利。
錢弘佐也陷入了兩難之中,國號這玩意,一不小心就要用上兩三百年,得好好考慮考慮。
喜歡五代這個小國太能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五代這個小國太能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