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高科技的東西,普通家庭搞不了吧?”
徐惠寶提出難點。
“普通家庭肯定搞不了,前期投入大,也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實時指導,所以,最好還是規模化。”
宋思銘回答道。
“規模化?”
“可是規模化,誰來投這個錢?”
作為鄉黨委書記,徐惠寶自然明白什麼叫規模化,簡單說來,就是不能小打小鬨。
“我介紹給您一位投資商怎麼樣?”
宋思銘問徐惠寶。
“那可是太好了!”
徐惠寶喜出望外。
“這位投資商原本計劃是在王寨鄉搞新農業開發,但是,王寨鄉的情況,徐書記你也了解,都是零零散散的山地,實在沒辦法搞規模化種植,我想來想去,整個瀾滄縣,也隻有米倉鄉最適合。”
宋思銘實事求是地說道。
“確實。真說種植,那肯定是米倉鄉的條件最好,要不然,也不會有米倉這個名字。”
這是徐惠寶作為米倉鄉的黨委書記,唯一引以為傲的地方,停了一停,他又試探著問宋思銘,“具體有多大規模?”
“兩個億。”
宋思銘伸出兩根手指,說道。
“兩個億?”
這個數字屬實驚到了徐惠寶。
米倉鄉全鄉耕地麵積三萬兩千畝,全負荷耕種,一季小麥,一季玉米,也就能產不到四萬噸的糧食,而不到四萬噸的糧食,連一個億都賣不到。
如今,要在米倉鄉投資兩個億搞新農業。
這意味著,米倉鄉的農業產值,能在短時間內,翻上一番甚至是兩番。
“那位投資商也在現場,要不咱們過去見見?”
宋思銘旋即問徐惠寶。
“好,好。”
徐惠寶連連點頭。
他真沒想到,這種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會落到他們米倉鄉頭上。
要知道,兩個小時前,他還想著與宋思銘保持距離,缺席這場招商推介會。
真要是缺席了,還不得後悔一輩子。
很快,宋思銘就帶著徐書記,找到等候已久的邢道瑞。
“邢道瑞,邢總。”
“米倉鄉黨委書記,徐惠寶。”
宋思銘給雙方做了介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