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氣人了。兒子結婚彩禮不夠,我就問女兒拿了6萬出來。剛開始她不願意,後來我多次催女兒要,最終讓她湊了6萬塊錢給我,但是從那以後女兒就不理我了。平時一個電話問候都沒有,逢年過節也不回娘家了。”
“這事兒真的讓我氣不打一處來。自從我因為兒子結婚彩禮不夠,從女兒那裡拿了6萬塊錢之後,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完全不把我這個媽放在眼裡了。我原本以為,作為母親向女兒借點錢,她會理解我的難處,畢竟我也是為了兒子能順利結婚。可我沒想到,她會因此記恨我,甚至連基本的母女關係都不願維持了。”
吉蛻送外賣到郊區村一個老阿婆家。
老阿婆對著他吐槽。
可能平常都沒有人可以傾訴。
說完後。
老阿婆長舒了口氣。
仿佛卸下了什麼擔子似的。
吉蛻微笑一下。
身上的攝像頭早已把老阿婆的話傳到了全國各地。
要說這個網絡世界真是神奇。
這樣一弄。
大家都知道了。
【你是借六萬還是要六萬?】
【是借,就是不還!】
【是肉包子打狗的借】
【應該母親跟兒子一起去借,母親開口借,兒子打欠條】
【說真的,看條件,如果姐姐是比較富裕的,也開心拿六萬出來給父母的,這錢可以要,如果是姐姐東借西湊回來的六萬,弟弟必須打個欠條,每年還一點,這樣比較合理,女兒嫁出去也有家庭各方麵的開支】
【就是要又怎麼了,不對嗎?!】
【就是不對。弟弟結婚,和姐姐有什麼關係?要借也是弟弟出麵借,且寫好借條】
【你哪個爹教你這是對的?】
【父母借兒女壓根就不會還,兒女開口就是不孝,找誰說理呀】
【你兒媳婦拿6萬給她弟弟結婚,你是什麼想法?】
【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無所謂親情不重要嗎?這是回旋鏢】
【所以說父母的家就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就不是父母的家!父母對女即使是花費100萬都是應該順利成章,你要是問子女花1萬都得看子女臉色】
【你搞錯了概念,如果這錢是給父母花,或者給沒結婚的弟弟花,我想作為女兒(姐姐),心裡是願意的。。關鍵是這6萬,是女兒家庭,甚至是女兒的婆家錢,給弟弟的丈母娘(作為彩禮),換你你願意嗎?你跟弟弟丈母娘有啥關係,要給她錢?其實這六萬就應該讓弟弟找家裡其他親戚借,以後再讓他們夫妻還,這樣弟弟丈母娘才知道不容易,她女兒才知道娘家的壞!】
【既然是借,你把錢還她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