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在趙新蘭的帶領下,李星群離開了皇宮,返回了李府。趙新蘭責備李星群說“在朝堂之上我一直攔住你不要說話,你為什麼要去接話?”
李星群辯解說“可是他們都要我的命了。”自己隻是一個普通人,莫名其妙上去就要被人殺頭換做是誰都會不高興的吧。
趙新蘭頭痛的按了按腦袋說“我父皇哪怕為了軍機處的推行,都必然要把你保下來,上麵所有的一切隻是在做戲,等這個戲完了,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了,你這一反駁倒好,現在彆人讓你去證明自己,你現在怎麼辦?你殺個人都不敢,更不要說戰場那種地方了。”
“當我提出那個建議後,他們無論如何都會攻擊我,我為什麼要坐以待斃。”李星群也滿是不高興的說。
“能決定你怎麼做的人隻有我的父皇,無論他們怎麼說,都沒有辦法要你的命,你知道嗎?他們攻擊你隻是因為這個政策是你提出的,但是隻要時間足夠長,有些政策是沒有辦法收回的,商鞅死後,秦國變回了商鞅變法之前的樣子了嗎?”
“如果這樣說的話,這件事情豈不是誰都能做了,為什麼還要找我。”
“因為這個事情並不是誰都能做,如果換做一個普通人來做,朝中的大臣並不能領悟這是皇帝的意思,而你不一樣,他們都認為你不可能提出這樣的建議,你沒有這樣的本事,你是靠我父皇才能高中進士的,那麼你說的話都是我父皇的旨意,他們才敢站在你的身後,這樣父皇也能把你保下來。你還不懂嗎?”
“可是,可是,好吧,我承認我確實著急了,我也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會發展到這樣。”
“這很正常,朝中的大臣所看重的無外乎就是一個麵子,如果你不說話,他們隻是針對的是你提出的建議,而你一個小小的老百姓居然敢忤逆他們這些大臣,完全就是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一個小小的蟲子仗著聖恩,就敢如此的目中無人,要是不弄死他,以後老子還怎麼和其他人同朝為官,大概就是這樣的想法吧。”昭姬從屋外走進房間說。昭姬沒有找到趙新蘭也就無奈的返回李府。
“呃,昭姬你為什麼那麼了解。”
“我在屋外就聽到你們吵架的聲音,公主殿下是不是李星群又闖禍了?”
李星群辯解說“那是皇上問我的話,怎麼能怪我亂說話。而且那些當大官的不至於心胸那麼狹窄吧?”
昭姬和趙新蘭同時點頭說“至於。”
趙新蘭繼續說“當時我不是已經給你說了嗎?如果我父皇問你意見,你就說還沒考慮好,需要一定時間考慮一下。你倒好,充什麼人才,才讓彆人有了借題發揮的機會。”當時趙新蘭確實對李星群耳語說了。
“我這不是咽不下這口氣嗎?”
昭姬說“這種事情咽不下也得咽下。公主殿下那處理李星群的辦法是什麼?”
趙新蘭和昭姬說了朝堂之上的經過後說“現在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代州那裡的情況你們應該也有所了解,無論是代州的哪個縣城都不是好給之地,沒有點軍事才能,真的沒有辦法守下來。”
李星群尷尬的說“其實沒有那麼緊張啦,我的建議不是都和範朱說大人相近嗎?”
“嗬嗬,你要這樣做最基礎的地方是要有人力,有物力,你認為朝廷的守舊黨真的會給你這些資源嗎?還是你想要利用汾州的柳家總部為你幫助,用自家的錢財去給朝廷做建設。”
“誰要用我家的錢去給朝廷做建設。”柳玨的聲音從外麵傳進來。
“茹夢發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柳玨問“昭姬姐姐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昭姬又和柳玨說了一遍。
柳玨聽完後爽快的說“這樣挺好的,沒事,到時候把柳家從汾州搬到代州就是了,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這一次輪到三個人同時吃驚了,柳玨為什麼那麼大方了。
“你們三人用這樣的表情看我做什麼,其實之前我就想說華亭縣不是什麼好地方了,那個地方我承認確實交通便利,也是一個大縣城,你們認為那樣的地方,朝廷的人會沒有各方的利益在其中嗎?那裡做生意太複雜了,魚龍混雜,治理的成本大太大了,有太多的人盯在那裡,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人盯得死死的,反而不妙。相對來說,我更看好的是夫君在地圖上劃得東京那個地方為我們出海的港口。”
“那為什麼你又要支持回到汾州呢?”
“因為夫君我們製造你說的那些東西,需要非常多的煤、鐵,這些都是太遠附近盛產之物,現在我們都需要很大一筆運輸費,之前是想著通過海外采購,現在看起來還是太遙遠了,蒸汽機的雛形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這幾年時間內運輸費的成本是非常恐怖的。”
李星群慶幸的說“難道說我這也算是歪打正著了。”
柳玨直接無情打擊說“美得你了,做錯了事情就要承認,如果沒有什麼事情,我就先回去了,昭姬姐姐、公主殿下,麻煩你們多費心多幫幫我夫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你放心,我們會好好說他的。”然後就是一段兩人混合教育,教育的李星群頭都抬不起來的那種,李星群也隻得捏著鼻子認了。
而文德殿內,趙受益也是在第一次體會到從執政到現在42年的時間內從未有過的爽快感,所有的指令都是由自己發出,底下的人沒有絲毫的意見,軍機處當真是一個好東西,趙受益下達了最後的作戰方針後才說道“文愛卿,你也是我們大啟的肱骨之臣,朕不想以為私人感情來影響大啟的國情,李玉要去代州是可以的,但不能現在去,邊關的防線不能出現問題,太原府一旦過了,就離我們開封府沒有多遠了,真會讓李玉在北齊退兵後前往代州,這樣的話,哪怕明年他守不住北齊的進攻,也不會對我們大啟造成太大的影響,文愛卿同意嗎?”
文彥博回答說“聖上明鑒,微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啟的未來,絕對沒有任何私心,至於那個李玉如何處置,全憑聖上您決斷。”
“那好,這個議題就過去了,下一個議題,朕想成立一個機構,負責監察百官,諸位愛卿看看應該如何實行?”
文彥博說“聖上,好像這個機構和前方的戰事沒有太大的關係吧?”
“怎麼叫沒有關係,影響軍隊戰鬥力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前線的將領貪功冒良,克扣軍餉,而監察禦史又很難監察他們,所以就需要有一個特彆的機構,監察眾將,軍隊的戰鬥力高了,還怕不能打勝仗嗎?”
“可是,聖上。”
“我是叫你們商量如何推行這個機構,而不是問你們能不能推行,你們都是負責各部的人,有什麼指令你們直接下達就是了,就不用經過中書省了,免得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