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使者的信你們看到了嗎?自澶淵之盟之後,現在北齊人是越來越過分了,居然敢向我們索要白銀101novel.com萬兩,娟40萬匹,他當我們大啟是什麼?隨意被他們拿捏的國家嗎?這件事情你們怎麼看?”宋仁宗盛怒的把北齊的信件丟在了地上。
老臣內殿直都虞候傅潛出列說“聖上息怒,現在太原形勢危急,一旦太原被貢獻之後,黃河以北再無防線能夠抵抗北齊騎兵的踐踏,甚至會威脅到我們的汴梁的安全。所以不如就答應他們的條件,這樣相對於太原府失落導致的損失來說,並不算什麼。”
這時就算是保守派的文彥博都看不慣了,出列說“傅將軍一派胡言,太原府幾代人的經營,城牆之高,防禦之強,又豈是北齊人能夠比擬的,不要說守一年的時間,就算是再守個幾年的時間也完全沒有問題,我們絕不能答應北齊那群人厚顏無恥的要求。”
在隊伍最後列的蘇明允也是出列上奏說而在今日給二十萬,明日給四十萬,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北齊兵又至矣。然則大啟之錢有限,暴齊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儘,火不滅。”此言得之。”
文彥博是朝中的老臣,傅潛不敢和他對罵,但隻是區區的秘書省校書郎的蘇洵,傅潛喝道“我們朝中重臣談話,又豈是你個小小的秘書省校書郎能夠插嘴的,叉出去。”
“好了,現在是討論怎麼解決這個事情,不是讓你們互相攻訐,每個人都有權利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何采納自有朕的軍機處來決定。傅潛退下!”軍機處在李星群走後的半年時間之內,經過多方的博弈,終於徹底落實了人員組成,由龐籍、範朱說、富弼、張堯佐、司馬君實五人擔任,這中和朝中具體勢力,龐籍是老臣代表,範朱說是改革派文臣代表,富弼是改革派武將代表,張堯佐是趙受益寵妃張皇後的伯父,代表的是皇親,司馬君實是守舊派的代表人物,這樣就形成了以改革派為重點的相互製衡的陣容,也是趙受益對改革派的一個製衡,要是你改革派做的太過火了,另外3家也可以聯合起來打壓改革派的。當然這從另一個側麵說明,趙受益變法的決心沒有那麼的強烈。
一聽趙受益這樣說之後,一個小人物這個時候動了心了,出列說“皇上我有一個退敵之策。一能減少我前線戰士的傷亡,二能對北齊造成巨大的經濟傷害。”
趙受益看了那人一眼說“現在什麼人都敢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這可是好事情,說明我朝能人輩出,著書郎李垂說出你的看法,朕不喜歡誰在朕麵前說一半藏一半的。”
李垂從袖中取出一本書,通過太監遞交給趙受益,趙受益一看書名《導河形勝書》隨意翻看了幾頁,倒也露出感興趣的表情,然後讓太監傳遞給朝中的幾人,李垂看到差不多了說“黃河河道此後會北移,最終從渤海入海,流入齊國境內。一旦此事發生,則契丹人便能順流直下,同時黃河也將不再是汴梁的天塹,則帝都危急。”
“哦?可這個愛卿說的退敵之策有什麼聯係?”
“皇上,臣的意思是改道黃河,一來可以利用黃河之水退敵,二來可以保證汴梁的安全,三來可以借用黃河的水勢影響齊國百姓的生活,可以說對我們大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計策。”
趙受益點了點頭說“嗯,愛卿說的有幾分道理,不過各位大臣,現在一位著書郎,一位校書郎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們難道沒有自己的想法嗎?”
參知政事王欽若出列說“其實臣有一策,可保我大啟數百年的基業。”
“哦?王愛卿不妨說出來聽聽。”
“其實大家說了那麼多,無非就是擔心太原城破,汴梁無險可守,至於那位李大人的計策難免有些勞民傷財了。在臣看來,最好的辦法還是遷都!”
趙受益沒想到從如何抵禦怎麼就說到遷都這上麵來了“遷都嗎?”
範朱說也是出列說“微臣也讚同王大人的提議,汴梁四周無險可守,一旦河北的防線出現問題,汴梁就會直接麵臨北齊人的威脅,所以臣也支持遷都,臣認為太平盛世可留在開封,戰亂時期則遷都洛陽,洛陽有險要之地,正適合我們和北齊戰鬥。”
左諫議大夫陳堯叟出列說“微臣也支持遷都的天,但是,我不讚成範大人遷都的地方,洛陽的防線完全不如成都的防線好,我們為什麼不效仿前朝唐明皇直接遷都到成都的之內呢?”
最先提出王欽若發言說“微臣沒有記錯的話,陳大人是成都人吧?微臣看來,不如學習當初的孫權和東晉一朝,遷都與金陵城,金陵城有長江天險,論船運能力,也僅次於汴梁城,實為遷都的要地。”
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進諫直接說“開封漕運便利,供饋無闕,若留在洛陽、金陵,誰會想和官家一塊挨餓?”為什麼不提成都,因為除了陳堯叟之外,沒有人認為成都是遷都的好地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富弼這時候站出來說“越說越離譜了,遷都最快準備都要數年的時間,萬一這數年的時間點太原城破了,所有的努力不都白費了嗎?微臣是個武將出身,不懂遷都的道理,隻是隻要遠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所以還是回到正題上,是給錢還是想辦法退敵?”
在龍椅上快要睡著的趙受益也是點了點頭說“嗯,富愛卿說的有道理,那麼富愛卿你怎麼看?”
富弼回答說“微臣同意李垂的意見,使用黃河水淹攻擊北齊軍隊。”
文彥博也站出說“微臣也讚成李垂的意見。”
趙受益也是露出思索的表情“這個建議並非不是不能考慮,軍機處大臣到我這裡來商量一下。”雖然趙受益沒有立刻答應,但根據趙受益的態度來看,改道黃河的計策絕對是不會遠了。從朝堂上下來的懿王,也是讓影子找到了柳玨和她說明了事情的經過。柳玨也是第一時間寫信發給了李星群。
軍機處的會議已經開下來了,趙受益留下了龐籍和富弼兩人問道“兩位愛卿,關於遷都一說你們怎麼看?”
龐籍渾濁的眼睛,露出一絲精光說“現在談遷都說的太早了,聖上您的想法,老臣大概能知道,但是現在還是不行,李星群這小子是個人才,符合聖上您的目標,這是老臣的答案。”
趙受益看向了富弼,富弼回答說“臣從楊家軍那裡得知,在五台縣生產很出了一種很厲害的建築工具,名為水泥。通過那個水泥的幫忙,可以修出十多米的城牆出來,微臣認為,隻要我們采購足夠多的水泥,開封府就算無險可守,也足以抵擋北齊騎兵的攻擊,所以微臣認為完全不用遷都。”
“嗯,很好,你們先下去吧。”趙受益點了點頭,也不做評價。等他們走後,趙受益說“走吧,我們去李師師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