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根據公式fΔt=Δv進行推導,由f=a可以得出,a=f/。帶入前幾天教授的運動學工程,v=v?+at,可以得出v=v0+ft/。然後把這幾個公式化簡就可以得出,vv0=ft。而把v作為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量,叫做動量。”
“李老師,你這個推導的有些簡單了吧,我還是不能理解。”台下4個學生中的一個舉起手來。
“雲同學,你說哪裡沒有明白。”
“李老師,你這個推導公式,推導的有些太快了,而且怎麼就前幾天教的運動學工程了。”
“好說,好說。不懂也是正常,我來一步步的為你們解答。的意思是質量這一點,你知道吧?v代表的是速度,那麼一個物體用一定速度移動,就需要動力,這一點你們還記得吧,一個物體不可能憑空的移動,你就算把一塊石頭搬運到高空中,然後不加任何的力量讓它落下去,看似好像沒有做任何的力量,其實在你搬運的過程中,已經消耗了你的能量,這一點你承認吧?石頭是跟著你一起發生了移動,而這個動量定律是什麼意思呢?”李星群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示意圖出來。另外這個黑板是一塊偏黑色的石頭,而不是真的前世學校那種黑板,李星群現在的水平還做不出來黑板漆這東西。
“假設我們把一塊石頭,用力的丟向了空中,這塊石頭收到了重力的影響,慢慢的速度降低到0了,在這個臨界點上,這塊石子的速度是不是為0了,那麼按照方才我教你們的那個公式來計算,就是從我手中離開的速度,加上石頭的質量,就是我為這個石子提供的動量,而這顆石子在空中這個臨界點之後受到重力的影響落下來,到達地麵的臨界點,就是重力為石子提供的動量。我知道肯定有同學會問,如果落在地麵上,最終速度不是為0了嗎?那是因為落地的瞬間,地麵抵消了這部分動量,動量不會憑空的產生,也不會憑空的消失,古人有雲:水滴石穿就是這個道理,水滴不停地對岩石施加一個動量,這股動量被石頭抵消了的同時也對石頭造成了影響,天長地久之下,石頭也就穿了。雖然我做的比喻可能不一定全對,至少能大概說明一下,我個人認為來說還是這些公式是最真實的。你們也學習了那麼多課程了,應該也能接受我的要求,數學是世界最美好的一個東西,之前我們學習了一個先手必勝的數學遊戲,那麼按照那個遊戲來說,現在有9根木棍,還是兩個人玩,最少取一個,多的取3個,你們說這個還是先手必勝嗎?”
俞飛鴻計算的最快:“並不是的,這個遊戲中,並不是先手必勝,反而是後手必勝。”
李星群點頭說:“俞同學不妨解釋一二。”
俞飛鴻解釋說:“定義兩個符合a(i)和b(i)分彆用來表示對於i根火柴而言,先手最後能否取得奇數根和偶數根,具體的說,如果對於i根火柴,按上述要求取,先手有辦法保證最後能取得奇數根,則a(i)=1,反之,a(i)=0,而如果對於i根火柴,按上述要求取,先手有辦法保證最後能取得偶數根,則b(i)=1,反之,b(i)=0。
顯然有:
a(1)=1b(1)=0即對1根,先手可以保證取得奇數根,但不能取到偶數根。
a(2)=1b(2)=1即對2根,先手可以保證取得奇數根(取1),也能取到偶數根(取2)
a(3)=1b(3)=1即對2根,先手可以保證取得奇數根(取3),也能取到偶數根(取2)
對於4根而言,先手取掉一輪後,根據所取根數不同,總會變成1根或2根或3根的狀態,先手4根想取得奇數根,必須在這三種狀態中找到一種使對方取不到偶數的狀態。由b(1)=0知,這種狀態是存在的,於是先手四根隻要取掉三根,對手麵臨1根的情況,而b(1)=0,這種狀態下對方無法取得偶數,從而先手4根必可取得奇數根,即a(4)=1。下麵考慮b(4),即先手4根能否取到偶數,取決於對手能否取得奇數,同樣,先手四根取一輪後,也會變成1根或2根或3根的情況,而a(1)a(2)a(3)均取1,無論先手四根變成取1或2或3,後手均可取得奇數根,這樣先手四根也隻能取奇數根,於是b(4)=0。
以上分析對於i是偶數的情況是通用的,即對於任意大於2的偶數i,如果b(i1),b(i2),b(i3)中有一個取0,那麼ai=1,否則,a(i)=0而對於任意大於2的偶數i,如果a(i1),a(i2),a(i3)中有一個取0,那麼bi=1,否則,b(i)=0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a(5)的情況,先手取一輪後,必變成2根或3根或4根的情況,由於5是奇數,先手要想取到奇數根,必讓對手取不到奇數根,而a(2),a(3),a(4)均等於1,即無論先手5將局麵變成哪種情況,後手都可以取到奇數根,從而先手5不能保證取到奇數根,即a(5)=0。同樣的分析,b(5)=1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