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群連夜趕回了五台縣,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有了折太君的命令,楊家的人很快就過來了,為首的人正是楊家的嫡係子孫楊文廣,帶著2000匹的騎兵過來了,加上李星群這邊的人,足足湊足了5000人的規模,加上這些年買來的馬匹,湊齊了3000匹的騎兵,大量的輜重都裝進了馬車之內,足足裝了接近幾百輛馬車。加上過去修建堤壩,足足接近多人,做好了準備,隨著李星群的命令下達,這一支部隊開始緩緩的從石嘴鎮出發了,這中間還有好幾個第一次坐火車的人跟著。
李星群和趙新蘭坐在馬車之內商量著具體的計劃,當然兩人坐的馬車並不是密封的那種,因為這一趟需要太多的馬車了,一時之間根本湊不齊,所以隻能隨意拚湊出來馬車,所以也沒有太多的忌諱,裡麵的人做什麼,大家都看得見,而且在這裡還有一個大燈泡,趙仲針呢,懿王讓趙仲針過來學習一下如何管理縣城,李星群現在可是屬於懿王這一邊的人,自然不能拒絕懿王的要求,所以才有了趙仲針大搖大擺的坐在馬車之內的事情了,而趙新蘭是趙仲針的姑姑,有趙新蘭的壓製,趙仲針目前來說還不敢做什麼妖,李星群對趙新蘭說:“新蘭姐,根絕地圖來看,受災的地區主要是在邢州地區,而六塔河是在相州地區,所以可能我們到時候要分開行動。”
趙新蘭點頭說:“這倒不至於,你看除了滄州這邊遠了一些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在大名府的附近,到時候我們把賑災的總指揮所,建造在大名府那裡。”
李星群反對說:“大名府身為我們大啟的陪都北京城,在那裡辦公會不會阻礙會非常大。”
趙新蘭確實不以為然的說道:“這一點你放心,現在大名府的知府正是程琳,如果你不認識這個人,我告訴你程琳,程大人的一件往事,當初皇奶奶執政的時候,程知府為了討好皇奶奶,獻出了一幅《武後臨朝圖》,這人有才能,但是又喜歡擅長結交權貴,我不相信憑借本宮的身份還鎮不住程琳。其實賑災的主要問題並不是那些朝廷的大官,反而是那些地方的勢力,程琳這樣的北京府尹,3品大員,朝廷一個命令下來,他們有怎麼敢明麵反對朝廷的旨意,我們和程琳的爭鬥隻會是在地方之上,而不是在大名府之內。”
李星群突然八卦的問道:“我曾經在乾娘那裡聽說劉太後的事情,不知道劉太後現在怎麼樣了?”
趙新蘭搖頭說:“當初皇奶奶被朝廷群臣所逼迫,不得已交出了權力,後來就一直在深宮中不出了,後來父皇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並不是皇奶奶,而是原來的李妃,和皇奶奶的聯係就更少了,當然在法理上來說,劉太後還是父皇唯一的母後,這件事情並不能公之於眾,結果不知道什麼原因傳入了民間,就成了民間很有名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其實當初的事情並不是這樣的,李妃的地位非常低的,而且李妃本就是皇奶奶的侍女,根本不可能因為李妃生了兒子,就讓李妃坐上皇後的位置,這是絕對沒有可能,皇祖父也根本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狸貓換太子,就是在無稽之談,不僅如此,皇奶奶除了在權力方麵和父皇有所爭鬥之外,皇奶奶對父皇視如己出,不僅如此,皇奶奶因為事務繁忙的原因,又為父皇找了一位類似與奶媽的楊妃,所以嚴格來說,父皇是有3位母親,法理上的母親劉太後,親生母親李妃,奶母楊妃。”在這個時代,法理上的父母是要大於親生父母的,就如同當初的袁紹那樣,過繼到了長房一脈,就成了長房的兒子,還有八王之亂啟示,賈南風殺得司馬攸也是因為司馬昭過繼到司馬師那一脈,這才有了和司馬衷爭奪的權利,後來被賈南風所害,八王趁機發難,最終釀成八王之亂的悲劇。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的。
李星群點了點頭說:“想不到中間還有那麼多的秘幸,鬥膽問新蘭姐一句,先帝現在還在嗎?”
趙新蘭確實有些不確定的回說:“你說皇祖父,應該還在吧?”
李星群回答說:“肯定是還在的,這件事情先不說了,我們到了大名府之後具體應該怎麼做?”
趙新蘭笑出聲說:“噗嗤,你瞎擔心什麼呢,或許是當初太祖皇帝做的事情原因吧,我們這一脈的身體都不是很好,皇祖父都是老來得子,這才導致父皇年幼,皇奶奶執政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3個弟弟,也是父皇老來得子的,不然也不會有懿王現在這尷尬的位置。”
趙仲針乾咳一聲說:“咳咳,姑姑,說實話,我的父王也是多次要求離開皇宮到地方去就藩的。”大啟的皇家沒有就番的習俗的,除非真的是被嫌棄了皇帝看見就煩心的那種,不然是沒有就番的,懿王主動要求就番,也是因為遠離朝堂權力中心,這樣也算是主動退出皇室的爭鬥了。。
趙新蘭點頭說:“確實是這樣的不假,但不知道什麼原因,父皇並沒有同意這個要求,現在我那個3個弟弟,身體也都不是很好,在宮中曾經聽人說過,我們是被太祖皇帝詛咒的一脈,我們的男丁會越來越稀少,都知道雍王趙昕是我的親弟弟,我們二人同父同母所生,我的武功資質不算很厲害,但是也不算很差勁,體力也不算差,我那個弟弟趙昕稍微練習一下武功都會氣喘籲籲,體力真的差了太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