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真盤腿坐在榻上,閉目修煉,運了一個大周天後,天色大明。
她換上春曉預備的新裳,去正院給蘇敬齋拜年,再去了蘇紹夫婦的院裡。
崔氏道:“蘇蘇,一會兒你舅父與我要去燒香,你可同去?”
“不去了,我留在家裡小憩。”
崔氏笑道:“我請了說書人回來,要不你聽聽說書人說故事。”
“好啊!”
大齊有說書人,就像後世的評書;再是富貴人家的歌舞。
過年節了,富貴人家若是聚在一地的親友多,便是幾家輪流作東宴客,會預備上歌賞析,沒有戲劇,很是無聊。
蘇真覺得到時候將戲劇搬上舞台,可以豐富百姓們的生活,也能多一件趣事。
前世在陸家莊時,過年的時候,就會有廟會,多是看雜耍,聽說書人講故事,但看這些都是要付錢的,說書人說一場就人收一回錢,想聽下一場又得另外收費;雜耍人的節目同樣如此。
崔氏夫婦帶了蘇恩賜與喜大姨太、並七郎、八郎去燒香逛廟會。
金姨娘沒起來,被蘇恩賜“教導”得厲害,她明白那故事,也丟人得不敢出門。她不知道多少人聽懂了,她自小就笨,怕是彆人都聽懂了,實在沒臉見人。
初一上香,初二在家,初三與親友拜年走親戚。
蘇家是京城人氏,嶽陽府沒親戚,最多就是有些相熟的官員。
從初三開始,每日都有官員、官太太來訪,每每在府裡用過午宴才會離開,而大都督府的菜式精致美味也因此傳出出去。
初七之時,從永州過來一個官吏,他祖籍在嶽陽府,過來進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兒,據說是家裡的庶女,執意要將女兒送給蘇敬齋做個服侍人。
蘇敬齋推辭不過,隻得將人留下,當即便將柳氏賜給蘇恩賜。
蘇恩賜對柳氏頗有好感,帶著一股書卷氣,一瞧就不是小金氏那種大字不識幾個,還愛與人攀比的性子。
正月初九這日,蘇恩賜正式納柳氏為妾室,人稱“柳姨娘”。
崔氏道:“往年年節上,也有官員贈送美人,你外祖多是不留,轉贈給嶽陽府的大小官吏,這次賞賜給賜大爺,也是他身邊的小金氏委實不成個樣子。”
蘇真才知道,在她不知道時候,今年年節已經有人送了三位美人,隻前頭兩個都被蘇敬齋送了大都督府的官員,隻第三個瞧著是個行事沉穩的,這才留給了蘇恩賜。
白駒過隙,半月時間轉瞬即過,蘇真拾掇了包袱,準備回百賢莊。
入夜時,蘇真找了蘇敬齋給了他二萬兩銀票。
蘇敬齋道:“給我錢作甚?”
“外祖且留著花銷,我看大哥從京城過來,身上的銀錢不多,外祖回頭以你的名義給他二三千兩銀票留在身上防身。到了潭州縣衙,府邸、貼補生活的鋪子都得添置,雖說縣城物價便宜,到底是要花錢的。”
大舅母金氏最是摳門,前世時她就知道,非得用親娘的嫁妝才能換她出手幫忙。
蘇敬齋從衣袖裡取出一個小布包,裡頭是一方雞油黃的印鑒,“這是我給你的新年禮物,前兩日一個官員送了幾方玉石,正可用來雕印鑒。”
蘇真接過,上頭刻的是“蘇真之印”用的是蘇體行書,又稱蘇行,飄逸灑脫又不失靈動,“謝外祖。”
“《三字經》還未編修好,你舅舅、五郎都有參與,若是成書,我欲加五郎、你舅舅與我的名諱加進去。另外,這些日子,我們整理一下手稿,若是可以,你替外祖出一本詩集,你舅舅與五郎、七郎、八郎的便合在一處出詩集。”
“外祖把手稿給我。”
蘇敬齋是文人,對於一個有學識的文人,最大的夢想就是出書,可現下的大齊出書的成本太高,沒有幾千兩銀子還真不敢出。
蘇敬齋遞了一本裝訂好的手稿。
對外頭喚了一聲,蘇五郎捧了一隻盒匣子過來。
蘇敬齋又拿出一份寫好的手稿,“這是給你的《千字文》作的序,你帶回去吧,《千字文》寫得很好。”
蘇敬齋作的序,必能保證此書的銷售與暢通,可是這序一傳,不就是說《千字文》的作者是蘇真。
“不必用號,就用名,整個蘇家除了我們自家人,沒人知道你的名字,他們隻知你是蘇文薑、當朝嘉柔郡主。”
旁的,彆人不知道,更不會有人想到,蘇真與嘉柔郡主是同一個人。
“就這麼定了,外祖知你事多,且回百賢莊吧。”
“是,文薑告退!”
蘇真退出書房。
春曉很是興奮,她的主子即便是女子也很不俗。
百賢莊。
蘇真歸來,先是在田地裡走了一圈,去了織機組瞧看,再去造紙坊轉了一圈,造紙坊的紙比市麵上的紙好了許多,紙張暗黃,正在用漂白技術,將紙紙變得更白,又反複試驗後,紙的韌性變強,也比以往的紙更薄。
印刷坊這邊照著她所說刻了不少活字木塊,還刻製了各種模具,紙在中央,周圍刻了各種紋飾,有人物,有山水風景的。
蘇真從造紙坊裡取了好些紙,準備印製蘇敬齋的紙集,她係著丫頭們給自己縫製的罩衣,親自排版定模,將所有的紙張裁剪成三十二開紙大小,再調製油墨,將張放上,按壓,再取出,一張紙便印好了。
“首印六千本,京城發行三千本,嶽陽府發行五百本,江南一千本,洛陽一千本,再餘五百本自家收藏。”
蘇真在印刷坊忙碌,工作讓她覺得充實。
從排版到定版,再選圖紋背景,全程都是由她親自把關,最後是將蘇敬齋一生的六十首詩詞印製完畢,又有人專門核較、裝訂,封皮為牛皮紙上印有山水雕刻圖,上印《敬齋詩集》四個大字,翻開之後,便是序,上頭介紹了蘇敬齋的生平,序之後是目錄,之後便是六十首詩詞。
五千本詩集,整個印刷坊上下用了五天時間完成,還有雕刻師在刻製《千字文》的雕版,為何這次用雕版,蘇真覺得這書往後還會再刊。
.